下载咕咚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

一切还会好起来吗?讲3个故事给你听吧


———

前段时间看《脱口秀大会》,呼兰在淘汰感言里说,现在的脱口秀演员其实赶上了好时候。但是他经常在看一些评论的时候很难受,特别是看到一些网友点评王建国等这些脱口秀老将们还不如几个新人。

“我觉得,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但是巨人的肩膀上站了太多人了,就把巨人踩趴了。”


呼兰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眶有点泛红,声音也有点哽咽。导播的镜头很聪明,特别给到了王建国,大特写里,他似乎长吁了一口气,没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呼兰。


作为一个所谓的跑圈网红,我得以因为跑步被很多人认识和喜欢。但是,一直以来,我都非常明白,我也正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得以被人看到。这并不是因为我自己有多厉害,而是有了之前为这个行业或者领域发光的人,才得以让这个舞台拥有了更多灯光。

因为最近的一些事情,各种赛事的延期、取消,很多人都感叹:一切还会变好吗?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今天的这篇推文,我想和你分享3个故事,这3个故事分别有3个不同主角,却都与巨人、舞台、发光有关。


———

第1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人。

该怎么来介绍他呢?我很尊敬的一位赛事总监大宝说,“我永远是他的粉丝”。我很喜欢的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跑野大爆炸】写,“他是一位伟大的跑者”。

这两个评价都言不过实,因为他配得上。他就是闫龙飞。

第一次见到闫龙飞时候,其实我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只记得旁边一起的朋友抬手一指说,快看,他就是闫龙飞。

顺着朋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个瘦瘦的、个子也不算特别高的穿着一身越野装备的人,身边有人说了句什么,帽子下原本紧张的脸一笑就露出大白牙。

跑圈有这么句话:马拉松是跑者的起点,越野跑是跑者的归宿。


可能每个跑者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同。但对于闫龙飞来说,这句话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越野跑大神级跑者,但一开始他是练马拉松的职业运动员。2小时15分45秒,这是闫龙飞目前的马拉松个人最佳成绩,这个成绩曾经让他拿到过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的冠军。

然而,原本想继续在马拉松赛道上继续突破的时候,闫龙飞受伤了。


“我当时太想出成绩了,觉得日常的训练量不够,于是晚上就自己加练,但却忽视了科学性,练核心力量过度,腰椎间盘突出发作了。带伤出战,比赛跑了20公里后,腰痛得实在无法坚持,只能弃赛。”

这次的意外受伤,也让闫龙飞下定决心,他要退役。而退役之后,他开始转战越野跑。


2015年对于闫龙飞一定是难忘的。因为在那一年,他像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打破了港百的赛道纪录,随后又在那一年的各大赛事,例如两岸三地百公里精英挑战赛、张掖祁连山100公里、柴古唐斯PLUS 56K等等比赛里都斩获了多项冠军,耀眼的成绩让所有人仰望。

但,人生啊就是那么的爱捉弄人。和当时无奈退出马拉松事业一样,闫龙飞再次受伤了。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即便是巅峰时期,伤病也一直如影随形般的影响着他。

2019年,他终于坚持不住了。在曾经一战成名的港百赛道上,因为脚伤复发,闫龙飞不得不在57公里处遗憾退赛。

当时其实有些不那么好听的声音传出来,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闫龙飞呀?以前是很厉害,现在不行咯。”
“他现在没啥竞争力了,站台都悬。”
“他还跑比赛呀?我还以为早就退役了呢,哈哈哈”
“....”

的确,闫龙飞受伤的时候,正是国内越野跑发展最好的一段时间。商业资本等纷纷涌入,各类赛事活动如雨后春笋,也出现了一大波越野好手。

世人只见新人笑,却忘记了是那些巨人曾经开辟了这一条赛道。很多人嘴里聊着名字渐渐换成了其他人,闫龙飞这三个字在越野圈好像慢慢的消失了。

但,巨人之所以是巨人,就是因为身处长夜也永远期待破晓。


手术、恢复、沉寂、崛起。

2019年,第七届宁海越野挑战赛,闫龙飞重新站上了100公里的赛道,有人看好,而更多的是怀疑。好在,经历过低谷的闫龙飞,心态与当初的横空出世早就不同。时隔十个多月的沉寂后,他再次惊艳众人,在这条他曾经创造辉煌的赛道上,再次创造了10:29:39的赛道记录。

2020年,第八届宁海越野挑战赛,他又用10:05:40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保持的赛道记录。


从低谷时的被忘记到王者归来,这是闫龙飞的巨人崛起。



———

第2个故事的主角,是一项运动。

你或许已经猜到了,这项运动是越野跑。如果让我来选的话,越野跑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两项运动之一了,另外一个是马拉松。很多人问过我更喜欢哪一个,我自己也问过自己,但我真的回答不出来。


因为每一次给出的答案都可能不同。


毕竟,每次在山上爬坡爬到绝望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说一句:靠,再也不跑越野了。然后在下一场比赛开始报名的时候,像是失忆了一般,兴高采烈地填写个人信息,然后把报名的推文信息分享到各个群里。

这一两年,越野跑很难。有疫情的原因,也有其他众所周知的种种。作为一项运动,越野跑所遭受的质疑和骂名似乎是所有运动里最多的。


可是,运动不都是积极和健康的吗?喜欢越野跑的我们又有什么错呢?为什么要像看怪物一样的,看待越野跑和喜欢越野跑的人呢?


前几天看过小太阳写的一句话,深以为然:

“越野跑这项运动目前就像是沙漠里的胡杨林,虽然所处的环境很恶劣,但依然可以有自己的姿态,我们虽然小众,但并不是异类,期待绽放时刻。”

的确,当下的越野跑赛事似乎是停摆的。大型赛事不断取消,小型赛事直接停办。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这一切能够回归,也没有人知道下一场可以参加的越野跑赛事是哪一场。

但,我每次跑龙井拉练,或者去五云山的时候,还是会看到很多背着越野跑的跑者。真好。


总有人会上山,真好;总有人在奔跑,真好。

就像闫龙飞一样,现在的越野跑就像是一个受了伤的越野跑者,它的暂时沉寂,一定是为了更好的归来。因为山野永远在那里,因为热爱山野的人一直都在。


———

第3个故事,主角是一个品牌。

它的名字源于西藏神山冈仁波齐山(KAILASH),而这个起源或许也注定了这个中国本土户外品牌秉持专业、不断探索的精神内核。它就是KAILAS凯乐石。

虽然在官网上的介绍里,凯乐石是全球三大全系攀登品牌之一,但很多人印象里的凯乐石似乎和越野跑这项运动更加密不可分。我们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越野赛事、活动,现场几乎都会看到这个名字。

前段时间,凯乐石全新打造的形象店在上海七宝万科开业,品牌总经理孔繁泳也谈到了凯乐石和越野跑之间的联系。

“越野跑这项运动可以带领更多圈层的人了解户外山地文化,很多人通过越野跑对于山野有了新的认识,感受了其中的乐趣。当他们走进山野之后,便可能会在未来参与到更深度的户外活动。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越野跑是很多消费者参与山地运动的开始,品牌的认知,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建立。”

我之前对凯乐石的了解,其实源于一段纪录片。纪录片的主角就是凯乐石的品牌创始人钟承湛先生,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

钟承湛出生在湛江,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极限运动的画面,他觉得“很酷”。1993年,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钟承湛便开始接触BMX(自行车越野),从此与极限运动结下不解之缘。


“为什么热爱?也许我的血液中流着不安分的因子吧。”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钟承湛尝试和喜欢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攀爬自行车、速降、潜水、滑翔伞、滑雪、独木舟、越野摩托车……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几乎每个项目他都能“玩”出名堂,大大小小的证书和奖项拿了无数。

但,2013年12月17日,在河北崇礼万龙滑雪场的一个意外,让这个户外老玩家的人生经历一场浩大的撕裂和重组。

那次的滑雪是钟承湛所在的“快乐滑雪队”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经过一整天的滑雪后,他完全进入亢奋状态,站在山顶,俯视着脚下漫长的雪道,心里暗自想着:滑完这趟就该收板了,得好好享受今天的最后一滑。

在高落差的漫长雪道上,他驾轻就熟地调整着自己的身体,在转过一个弯,为下一个转身做准备时,脚下的雪板竟然毫无征兆地瞬间脱离。就在那一秒,他完全丧失了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强大的离心力把他抛出雪道,狠狠地砸到树上。

“我两个脚没有知觉了...”

高位截瘫。所有人都觉得他这辈子再也没办法滑雪了,包括他自己。

直到有一天,一个视频让他眼中再次露出了光。视频中,一个男子的下半身被塞进保护套里牢牢固定,保护套下方连接着一块雪板,雪板看起来非常窄,似乎很难维持它的稳定。男子左右手各拿一个特制的手杖,自如地调控着前进的方向在雪地上滑行。

不久后,钟承湛在数位好友的陪伴下来到奥地利,跟随残奥会冠军Martin学习坐式滑雪。

在历经磨难和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之后,钟承湛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重返雪道的残疾人,滑上雪道的时候,他也开始了新的自己,找回了往日的自由和快乐。

也是在2003年,钟承湛创立了户外品牌KAILAS凯乐石,把兴趣变成了事业。一直以来,在钟承湛的心里,户外不是一个简单爱好,而是他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方式,只有户外能让他感受到他还是自己,他还是那个钟承湛。


———

好了,我的3个故事讲完了。

从低谷默然又逆袭飞翔的闫龙飞,到暂时停滞却包含希冀的越野跑运动,再到只为攀登的凯乐石和永不放弃的钟承湛,你可能已经发现在这3个故事的内在联系。


就像在凯乐石内部广为流传的那段诗:只为攀登,不仅指登山攀岩,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既是攀登八千米高峰,也是攀登梦想的珠穆朗玛峰,我们在乎登顶但更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更在乎的是陪伴左右的兄弟,更在乎的是在生与死,进与退的选择中,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前几天,我受邀去参加了凯乐石组织的一场活动。在那场活动上,我再次见到了闫龙飞,也和他聊了聊。



而这一次,他的身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的他,除了是一名越野跑运动员,是中国越野跑领军人物,也是凯乐石的签约运动员。

和我以前认识的闫龙飞相比,我觉得他变了,而且变得不止一点。

比如角色上的变。他从运动员变成了“教练”,是的,现在的飞哥是运动俱乐部的助理教练。

比如性格上的变。以前我眼里的闫龙飞不善言辞,甚至有些社恐。这次的凯乐石训练营上,他也将话少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好像只有遇见比如路段突然变得崎岖的时候,他的声音才会适时的提醒,其他时候你仿佛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虽然他依旧不善言辞,在整个过程里都十分耐心且暖心。从出发开始,他几乎是队前队尾的跑,遇见分叉口会在分叉口等着,看到跟不上的跑者也会停下来陪跑一段。


中间,我跟大Tim两个人在前面边跑边聊天,聊着彼此在做自媒体这件事上对于一些账号运营的思考,他没插话也不尬聊,只是跟在我们后面。




一直等到了他最熟悉的越野跑上,他开始变得有些话痨了起来,针对于越野跑的上下坡技巧的分享,每个细节和演示动作反复细致的说。


在这次训练营里,一路上都有人认出他喊他的名字,但不知道是我听错了还是真的有人在这么喊,很多人喊他不是喊龙飞,而是喊的是“飞龙”。

嗯,行者万里,飞龙在天,喊得没错。



———

最后,回到文章开始的那个问题吧。

有春夏,自然就有寒冬。但,哪里有寒冬,哪里就有人点起火焰;就像,哪里有山野,哪里就有上山入林的人。

关于那个问题,写到现在我其实还是没有答案,但我觉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果不知道未来会怎么变化,那就先别想了。如果42.195这个数字暂时被封印了,那就,上山吧。


或许,山野自有答案。




发布时间: 2021-11-04 10:41:33
作者: 沈乌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