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的后果
扁平足又称为平足,指足底失去了正常的纵向足弓,足底外观平整。当承重和不承重均表现出此特征时,被称为刚性平足。当站立时足弓缺失,而非站立时足弓恢复,被称为柔性平足。这种体态使得距骨滑动超过跟骨内侧,并与地面接触,称之为平跖足。从足迹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这个特征,足迹显示大部分鞋底与地面接触,表面积大于正常值。足外观扁平使这种体态的患者非常容易识别。
平跖足即舟状骨位于法斯线的下方,这条线从内踝顶部延伸至第一跖骨基底部。除了平足,从后面观察时,还可能注意到其脚趾外展,以及跟骨旋前导致脚踝(足外翻体态)向内倾斜。后足外翻4至6度时,是轻度平足,中度平足为6至10度,重度平足为10至15度。
足底足弓有弹簧机制,在步行过程中有助于吸收和分散力量。足弓缺失意味着减震效果降低,这可能造成足、踝和腿部骨骼因压力而受伤。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体态可能会损害平衡性和稳定性。但是,以军事人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平足患者会发生伤害性事故的说法。
在步行周期的站立中期,足部通过距骨轻微旋前,并在蹬离期时轻微旋后。胫骨会对足的旋前旋后运动做出反应。距骨位置不正确或不能发挥最佳功能,都会阻碍胫骨发挥其正常功能,并影响下肢的整体动力链。平跖足的步态无力且不协调,且膝关节过度屈曲,足跟过多承重导致对肌肉活动的需求增加。平跖足行走时,足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平跖足患者长时间行走时会出现足部疼痛。
灵活性平跖足患者更易发生槌状趾和重叠趾,可能会导致不适,很难适合某些类型的鞋子。
重度平跖足患者有疼痛症状。除了足跟、足弓、踝和足外侧疼痛之外,还可能有胫骨、腰背、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胫骨后肌腱可能有疼痛和肿胀,不仅表现在运动中(如跑步时)而且表现在步行或站立时平跖患者的足底筋膜、足底固有肌和韧带会被拉伸并弱化。过度活动综合征的足部韧带非常松弛,足、踝、腿部以及弱化的组织都会有疼痛症状。
成年获得性平跖足胫骨后肌腱的样本中,证实了存在分解和减弱肌腱的酶。胫骨后肌腱的功能障碍,导致了胫骨和距骨内旋,以及内侧纵弓平坦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进一步导致踝关节畸形,并且因跟骨撞击腓骨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