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绝大多数照片和记忆,均来自图中摄影师,感谢你们的记录。)
“乌贼,你看大正和志鹏,饭也不吃,就凑在一起聊跑进220怎么跑,眼圈都给聊红了。”人都会怀念自己最美好的日子,并且总是试图把这些美好用强行记忆的方式留在自己身边。比如我们离开学校再久,也会想起那些青葱奔放的岁月。哪怕是参加一场马拉松,我们也会把它叫成考试:上半年最看重的马拉松是检验冬训的考试,下半年最看重的马拉松是检验夏训的考试,中途参加的马拉松叫期中考,训练之后的复盘叫随堂测。又或者,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校园,而是青春的感觉,那个可以构建青少年时期的共同记忆的日子。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投身马拉松,去奔跑,去表达,去共情?我想其中有一个答案是:马拉松,是一项可以作为一种与唯结果论的对抗,和塑造共同记忆的方式。
关于2023COLMO无锡马拉松,想用这些零碎的故事讲给你听。3月16日晚,小二黑打电话给我:“贼哥,我把你脚踝的情况跟一个运动按摩师说了,他想邀请你去他那里看看。”
看到熟悉的奖牌时,就感觉到很惊喜的跟师傅说:“你也去过这场马拉松,后天的无锡马拉松你去吗?”好像因为是跑友的原因,一边按,一边聊着,格外放松,按完脚踝顺便放松肩膀。
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有点感动和惊喜,甚至当下忘记了本来有的礼貌和尊重。我对着按摩床的空洞感动地问着:“您这里不是盲人按摩吗!?”
按完之后,我们聊到无锡马拉松一起加油,我说:“因为你的这双手,无锡马拉松多了一名破三选手。”确实,就从那句一起加油开始,更加觉得我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咦,我就不知道咋了,港百跑完,就满脸冒痘。”一起吃饭的时候,十三摸着自己的脸叨叨念着。
“MLGB的,我明天咋都完赛,败败火。”十三靠在凳子上愤愤不平的回着话。港百结束之后,在酒店,十三就一直念叨着老婆给自己的教诲:“你就是个理科生,非要去整文科生的东西,整不好也是正常的,回家吧。”
“乌贼,我给你说,我老婆说的是对的,我是个马拉松跑者,我生在大中原,你知道不,河南郑州,中原一点红。我大中原没坡,就适合我这种大长腿一马平川的撒腿跑,越野不适合我。”
对于十三,2023COLMO无锡马拉松,不止是一场马拉松,更像是一场交代。
对那个在郑州大玉米下,每个周末绕了一圈又一圈的交代。
对那个内心坚守的事情,运动这件事我明明付出了汗水,没有收到该有的成绩,不是我能力不到,只是时候不到的交代。
比赛结束后,我问十三:“关于无锡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你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画面或者心理故事吗?”
他说:“比赛时候只有专注了,很少其他的,只有一个想法240!240!”
曾经有一段文字,十三说自己特别喜欢,那段文字是:“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避免的活成了无数个身份,谁的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父亲,同事,朋友。我们在努力扮演好这些角色。”“唯独在跑步的时候,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专注的做好自己,朝着眼前跑去。”
这,是现场的原音,视频里是大正在无锡马拉松跑进2小时20分的冲线画面。当我抵达到终点时,摄像师朋友们跟我说着大正的喜极而泣,接到了图图的夺命连环电话:“哥,大正大正……5555,破220了。”我听着图图呜呜呜的声音:“哦,吓死我了,你哭的我以为大正‘不在’了。”
大正说,“想要往崩了的跑一次,不再害怕跑崩,怕丢人就收着了。”赛后,大家一起庆祝大正破220的时候,一边庆祝着,一边也调侃着图图这个老嫂子哭的满脸沟壑。大正说:“哥,我跑到40公里的时候,我问跟着的专业队说,咱们这个速度能不能进220,他们说你哪怕现在掉到3分30秒,都能进。那时候我就想哭了。”
或许不是大正本人,无法感同身受,在20-23年,考虑着要不要放弃的时候,是家人的鼓励以及自己的不甘心,选择了坚持。从自己跑,到办训练营带人跑,尝试过橱窗带货,毕竟如果不先想办法解决经济来源的奔跑梦想,就是无根之草。
20-23年,作为业余跑者的大正,到底经历什么,或许只有他跟他的家人明白。
没有随随便便放弃,然后通过坚持得偿夙愿,当然是很美好的事。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破事人心惶惶,我们时常挂在嘴边一句该干嘛干嘛。但该干嘛干嘛的背后,是心里藏着一个愿望:“想干嘛,就能干嘛。”与其说恭喜大正,更想说,谢谢大正,因为你的坚持,也给更多人看到了可能。
不瞒大家说,看到别人的故事越多,越羞于去写自己的故事。
人难免自恋,文字表达时,如果字里行间有自恋,是件自带羞愧感的事。好在回忆这次无锡马拉松,没有太多骄傲,更多的是痛苦和必须想要坚持下去的信念。

我很幸运,有幸陪着无锡马拉松对于跑步这件事,从陌生到了解。
那份陌生是,不知道跑步的知识,也不知道自己能跑什么成绩。
随着在无锡马拉松当过一次又一次Pacer,收获了第一次破三,实现了PB,我开始对跑步有了解。
那个了解是,比赛的时候可以有三次去知道自己最终能跑到什么成绩。
一次是枪响之前,你的身体状况(体重,是否受伤),你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训练量,强度课模拟),都是枪响之前,你可以预估完赛的水平。一次是半程时,当你跑过半程,这一场比赛是否能PB,其实多少是心里有数了。最后一次,是身体感受撞墙的时候,你心里头想要达成目标的念头是否足够强烈。

赛前我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轻微感冒,身体发胖加右脚脚踝的问题,于是给自己定的目标是2小时55分。但按耐不住的是抱有幻想,想着起点樱花会赐予我力量,起步就是一个超级迈步。
前5k跑的时候,遇见了闪电BLK,闪电操着一口标准的东北话跟我唠着嗑:“乌贼,啥目标啊,咋整这么快捏,咔咔干啊。咋的,要PB啊。”
然后说完,闪电就走了,不愧是闪电,骂完人就闪电般的颠走了。我以为是他加速,后来回看数据才知道自己从6k就开始掉速,可能说也不是自己掉速,是全国跑者都提速了。当这个时代都开始提速,你还保持初心,他们超过你都会给你说加油。
其实我状态挺好的,但耐不住大家给我找了台阶,我不下,不适合。
不是,朋友们,你们可能不知道,就是跑步的人,跑得越快的,越严肃的跑者,说起话来,都好温柔。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跑到14k的时候,武汉的阿根老师从我身边过,声音温柔的我整个人都软了。
看着他矫健的步伐从我眼前逐渐远去,听着他说话的声音,那种仿佛随时会断气的声音,我想到了特维斯,来自上海的另外一个严肃跑者。起跑之前在博览会的时候,我见到他看着他圆圆的光头,黑黑的皮肤,想着他今天可能会跑在女子黑人选手的身边,忍不住的想着:“不知道特维斯会不会被主持人误认为黑人女选手。”
扯远了,无锡马拉松这次,我从半程过了之后,看到手表配速掉到4分20秒。老天爷救了我,老天爷让我遇见了杨拉松,我在杭州的一个小老弟,最近跑的很好。朋友们,在马拉松的赛道上,最重要的永远是,找到一个目标。而最幸福的就是,这个目标当前状态,比你难受比你痛苦。人的悲欢离合并不相通,在马拉松的赛道上,如果你身边出现了一个你的朋友,你虽然岔气脚痛不舒服。
当我遇见杨拉松的时候,我看着他满脸挂汗歪着脖子跑步的样子,我就坚定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他在我身边那个龇牙咧嘴歪着脖子的样子有多治愈呢?这么说吧,我专门花了20元去买下这张原图,分享给大家。
故事的后来,就是从35公里之后,我没有任何画面,只是在内心又一次熟练的进行10以内加减法。
然后不时的回头看看背后有没有300的官方配速员追过来。观察着身边的朋友,还有没有比杨拉松更苦大仇深的跑者。毕竟,马拉松说的是对的,当你感受到痛苦的时候,马拉松才真的开始,而意志力是可以指导身体的。我在无锡马拉松才明白,意志力指导身体,有时候是通过转移注意力,多关注别人,少关注自己。
抵达终点之后,把自己想了一路的文案发了出来:“2023年开年第一场全马,小沈成功参与打破全国记录项目,并获得成功。”(指无锡马拉松破三人数打破全国纪录。)



如果说在身体状态不太好的时候,非一定要在无锡破三,原因就是一个在疫情期间的文字,那段文字来自我的朋友老赵,同一天,他在重庆马拉松暴走5小时。
那句话是:“只要我们还坚持跑步,就一定能在赛道上遇见的。”我们能够在赛道上看到彼此身影,苍老也好,臃肿也罢,终究可以回到赛道上。
这句话是老赵送给所有马拉松赛事的从业人员,他说,知道你们很苦,愿相见的这一天早点到来。
我在坚持,你们也在坚持,愿我们的坚持都能收到回报。


我至今不知道该如何给出那份回报,每年一次的谢谢总觉得差点份量。但又觉得,那份回报,对于跑者来说其实就四个字:尽我所能。
比如,我们一边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和大神、专业运动员、精英们不一样;一边却又为了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吭哧吭哧的训练着;比如,我们一边不断的劝自己躺平吧放弃吧,一边又忍不住的坐直身体关掉闹钟,三下五除二的换好衣服跑鞋然后冲进训练场;比如,我们嘴上嘻嘻哈哈地说着自己状态不好,却又忍不住的掐着表算着配速的想要快一点;

我仔细地回忆了我最近一段时间写的赛记,我发现我变了,我开始变得越来越想给大家分享故事,我的故事,别人的故事。
然后,把这些故事摆到一起,仿佛我们这些天南海北的人,此时此刻就坐在一起,聊着我们比赛中的热血,聊着我们训练中的汗水。
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在用一步又一步向前,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有时候我觉得非常庆幸,能够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爱好,让我们畅所欲言,让我们举杯共饮。
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坚持着参加一个又一个的马拉松,我们坚持着在跑道上一圈一圈地奔跑,这件事情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我想的是,我们活着,有很大一部分意义就是把这些看上去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变得超级有意义。
就像我在推文的最开头说的那样,人总是不可避免地怀念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是“年轻”这个词留给我们的美好吗?
其实不是,有的年轻,也是老气横秋得让人避之不及。
我们怀念的,是年轻时候的青春热血,年轻时候的一往无前,我们自知留不住年龄,但是能够留住热血。
所以,跑步就是我们留住热血的方式。
我们愿意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而痛苦的训练,换得我们体内的血液继续沸腾;我们愿意用彼此之间低沉或高亢、平静或激昂的“加油”来将我们的热血汇到一起,让它们能够沸腾得更久、更猛。
没有什么比永远怀着一颗年轻的心更美好的事情,我每次跑完比赛都迫不及待地跟大家分享我和朋友的故事,就是想告诉你们:谁说青春留不住?
我们可以,你们也可以。
开篇的音乐,我配的是周杰伦的《蜗牛》,他是我很喜欢的歌手,也是我很喜欢很佩服的一位广告创意者&跑者的朋友最喜欢的歌手,他从2000年追周杰伦到现在。
当我在微博里发出一条用《蜗牛》配乐的短视频时,他留言说:BGM直接把我整崩溃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蜗牛,普通平凡。但当我们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点的时候,当我们乘着叶片往前飞的时候。文中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私信联系我。我会尽快处理,感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