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西安是网红城市,可我还是觉得不太舒服”
“时间改变的不是过去,
时间改变的是你对过去的看法。”
——“大家都社西安四网红城市,可额奏还四觉得不太舒服。”
——“嗯,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古都。”
——“你苟十滴,咋不社陕西话捏。”
以上来自2018年西安马拉松赛后跟一个朋友的聊天,那天喝了多少酒忘了,反正醉的那个人不是我。
但始终记得很清楚的是他端着杯子,眼神迷离却认真的那句:“都说西安是网红城市,可我还是觉得不太舒服。”
我是咸阳人,高中毕业以后我跟家里人说,你甭管我考了多少分,反正大学我不要在陕西读,连绿皮火车都不能坐的大学,能大到哪里去。
出了陕西以后,每次说咸阳都会被问一句:“咸阳是?”
于是习惯紧接着一句:“西安。”
——“哦!知道了!咸阳是西安国际机场!”
——“不是,是去西安要落地咸阳国际机场。”
这篇推文,想写给屏幕前,一群有点“另类”的跑者,那类或许人数并不少的跑者,他们在远离家乡的另一个城市生活,去到一个城市跑马,就是回家。
或许大家早已在一个城市生活习惯了,也会想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回家。
在不知道为什么要回家的时候,那我们肯定还记得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家,答案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但是有一点大抵相似:
因为在年少时想要更大的自由,或许因为没有看过星空,所以贪恋更高更远的星星。
所以离开时,义无反顾。
01
——“乌贼,我们要在北方办一场马拉松了。来不来?”
——“哪里?”
——“也是xi马,不过是西安。”
——“我去?!我去!!”
2017年,西安首届马拉松,因为那一年的马拉松,我认识了Rose马拉松的陈江华,比赛结束以后,我听着她激动的夸着西安马拉松,心底莫名的倍感自豪,与有荣焉。
他们说:如果一定要选一场今年最好的马拉松,那么我一定会选西安;如果一场马拉松的满分是100分,我愿意把这100分送给西安。真的,你不这么做的话,你对不起路边那些热情得让你想哭的市民。
作为一个老陕,那一年西安马拉松结束后,我像是失语的表达者,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的夸赞鼓动着西安马拉松,分不清自己是在夸马拉松还是炫耀家乡。
——“10米,不是,5米一个安保,还有医护人员!服务简直了!值了!”
——“在那条赛道上,你根本不可能走路,观众的热情能推动着你玩命加速再加速。”
——“你见过42.195公里的啦啦队吗?我见过,就在西安。”
——“如果说一年只能跑两场马拉松,那么我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上半年的无锡,下半年的西安,两个不会让人失望的Xi马。”
2017年,跑步第二年,家乡的马拉松成了那一年的震撼记忆。
02
2018年,西安马拉松的装备赞助商换成了亚瑟士,和无锡马拉松一样。这个小细节,仿佛让两个Xi马连接的更紧密了。
一样的赞助商,一样的被喊做“Xi”马。
因为是第一年的磨合,不犯错且能出彩就是那一年最好的态度,于是那一年亚瑟士Pacer的主题叫做:欢迎回家。
那一年的pacer,是从历届ASICS的pacer里选拔而出,负责人说:“如果说西安最中国,那最中国的含义就是路途再远,也要回家。”
路途再远,也要回家,一年的结尾,是跟家人在一起,一年的开始,也是跟家人在一起,这才是过年。
那一年,不变的是如我笃定的跟身边朋友说的那样:“你们知道西安的氛围有多好吗?绝了!知道吗?绝了的好!我没法跟你们说,你们去赛道自己感受吧。”
作为pacer的自己,没有辜负pacer的职责。我的家乡一样未曾辜负奔跑于此的跑者的信任。那一年赛道的热情让每个ASICS PACER赛后脸上都挂着笑说:
——“你们都不知道我多难,一路都在克制自己,那些个加油声啊!人就忍不住热血沸腾的想加速。”
——“是啊是啊,我也是!”
——“+10086!”
那一年有个小插曲,马拉松配速员,被印刷成了马拉松速配员。
我们笑着说,大概是组委会希望我们用速度配上这个比赛的意思吧。
回家嘛,只要能回家,所有的经历都愿意它成为善意的解读。
03
“赚钱生活,存钱养梦。”
2019年,西安蓝换成了乌镇蓝,因为工作关系,我缺席2019年的西安马拉松,可因为缺席反而更关注。
通过社交媒体,通过朋友圈,通过微信里一句句的私聊。
我希望借助这些点滴听到一些想听到的东西:“这里真是碳水之都,这里的赛事氛围真的好。”
很遗憾,那一年听到的却是委婉的批评,身边最怕得罪人的朋友极尽所能的委婉的表达着PB的喜悦,和明知不被人听进耳朵但忍不住说出口的话。
——“我说的不一定对哦,我不知当讲不当讲,如果我说错了,也只代表我一个人的不成熟看法。”
——“西安赛道氛围很好,补给也不错,但似乎明明应该走上坡路的比赛,怎么就办的有一些不该有的错误呢,那些证书上印刷错误的字母,那些起点进赛道的些许混乱。”
始终相信文字是可以传递感情的,只要你足够耐心。
说来矫情,那篇推文我看完之后满是愧疚和失落,没人希望家乡变得不好,人人都希望家乡是一个自己骂得,别人骂不得的地方。
第三年的西马,没那么好了,像一个躺在功劳簿上的形象,本可以也本该更好的。
但很遗憾,并没有。
起点太高,风大坡陡,这是庸人的想法。
而真正不服输的人,想的难道不应该是:太高?那就更上一层楼;风大?终归疾风知劲草。
对吗?
04
“由于疫情原因,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务必求稳。”
2020年,西安马拉松第四年,我的西马第三年。
“Emmmmm,给我一次机会,我想以ASICS Pacer的身份参与西安马拉松。”
“什么组别?”
“3小时15分,我在这个赛道上担任过5小时45分pacer,担任过4小时的pacer,我还想在这个赛道上继续进步,不退反进才更该是今年的态度,也许会很累,但是有压力的事做到以后,才觉得有意思,也对得起自己。”
直到写推文的现在,忍不住感谢ASICS 给我信任和这个机会。我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知道了,“不退反进”这四个字,我们的执念。
那个执念是,ASICS PACER第一次出现2小时40分的PACER 赵浩。那个腿上贴着孙悟空的跑者。
小时候看七龙珠,记得孙悟空是这样的:只是因为对于武学的热爱,一点点成长,成长的然后是,遇见了更强的对手也遇见了更强大的朋友。
除了赵浩,在那个PACER群里,我还遇见了属于跑者的执念和认真。
400组的郭巍说:
“本次西马400领跑组计划:
1、结合西马实际情况,全程赛道较宽,本次400所有5位领跑员将一起进行领跑,在稍窄路段分3-2站位,避免造成拥堵引发跑友反感;
2、根据本次比赛实际情况,全马不分区,按组委会安排领跑员统一前排出发,枪时400,全程配速控制在536-541之间,结合赛道前程较为平坦,后半程上下坡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帮助更多的跑友进四,本次计划前25公里采用536配速,在25公里处比标准时间领先约2分钟,在后17公里结合实际坡度情况降低配速消化领先时间,每公里根据公里牌校准计划时间,每五公里根据计时毯校准时间;
3、轮流进站补给和补水,有余力的话帮助跟跑跑友拿取补给。与跑友良好互动,对于配速和完赛时间询问答复“我们为枪时400,结合赛道情况,前半程会稍微快一些,整体平均配速541”,对于个别质疑或不友好行为不正面冲突,维护组委会形象;
4、严格按照组委会安排着亚瑟士品牌装备参赛,不得出现非亚瑟士品牌装备;
5、领跑过程中通力配合,有问题随时沟通,互相帮助目标全员达标完成领跑任务。但如遇到极特殊情况,摘除气球和配速卡,身体安全第一。
希望我们5人的通力配合可以圆满完成此次领跑任务,想SUB4的认准官兔方阵和领跑气球,进4妥妥的。”
400pacer胡琳琳,一个人在10月26日骑行了新更改的西马赛道,在Pacer群里分享了赛道的爬升图给其他组Pacer参考。
她说:“骑行一圈,四年来最棒的赛道,如果说往年西马后半程枯燥乏味的话,今年的曲江深度游一定能乐享其中。
优化了出安定门后的线路,左转进入环城西路过西南城角,但依旧躲不掉西大街和劳动南路的地铁老工地。
半程绝对是马拉松的高速赛道,唐延路跑穿到省跳水馆再右转,又宽又直又拉风的4公里一定能飙出你今年的最佳配速,绕都市之门走太白南路,跑到缓下坡的电子正街就可以第二波飙速,到含光路就可以准备冲线了。
和半程小伙伴say goodbye,全程大幕刚刚拉开,今年重回电视塔折返进曲江,我觉得前34公里不用担心坡道,上坡稳得住,下坡也能吼得住,以下划重点会考:
最难的是海洋馆34.5K到W酒店37.5K的连续上坡+起伏路,这3公里只要能撑住,就离终点不远了,曲江池西路缓下坡进南湖外道,有些跑友担心41.5k曲江池西门旁的陡坡,首先这150米掉速是一定的,但紧接着会有600米的下降就能冲线了,完美。”
....
在群里的这些天,每每看着群里的消息,我的脑子里浮现最多的是一句话:“对于一个跑者最好的期望和评价或许就是,不是说没你不行,但希望有你更好。”
西安马拉松第四年,脑子又忍不住回想到2018年那天晚上,朋友端着酒杯摇摇晃晃笃定的盯着我说:“大家都社西安四网红城市,可额奏还四觉得不太舒服。”
嗯,我好像理解了他的意思。西安,她应该是历史古都,不仅仅是城墙骑车打卡,也不仅仅是雁塔比V自拍,而是,经过岁月的流逝,屹立不倒不急不躁的成长和稳重,以及永远死盯着胜利和希望、想要变得更好的雄心。
我是沈乌贼,今年西安马拉松的ASICS PACER,我回家了。11月08日,西马赛道上见。我们一起,不退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