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X安踏携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这两天“大表哥”被咕咚X安踏携手刷屏,咕咚与安踏宣布启动三年战略合作,共同推出六双真正适合并专属中国跑者的跑鞋。
咕咚是互联网企业旗下运动APP“咕咚”有着庞大用户支撑,在运动大数据方面颇有建树。安踏是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集团,专注于运动装备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有着庞大的供应链和生产能力。
两者携手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可以说非常期待了。
“创”1.0跑鞋
咕咚x安踏推出的首款产品就是“创”跑鞋,这双跑鞋主打SMART.S.A.M智能分子吸震科技。
咕咚X安踏“创”1.0跑鞋
目前市面上几乎清一色的碳板+超临界发泡中底的顶级跑鞋,咕咚x安踏推出的这双售价为468的“创”1.0没有碳板、没有超临界发泡中底的跑鞋又有什么特色呢?我想这也是广大跑友共同的疑问吧。
其实碳版并不适合所有人,从咕咚运动的大数据里发现70%的大众跑者都是后跟着地,绝大部分跑者并没有强大的肌肉力量来驾驭专为顶级跑者们设计的高端碳版跑鞋。
“创”1.0主推男款配色
本次评测的鞋是主推男款配色,鞋面采用大面积黑篮织物材质,细节点缀荧光绿,整体低调大气做工上乘。
男款42码单只克重330克,偏重。说明此鞋适合慢跑不适合竞速,对大体重跑者非常友好,毕竟要兼顾支撑和保护性。
“创”1.0的鞋面采用A-WEB REFLECTIVE呼吸网材质,传统的三明治编织法,鞋头鞋面都有热帖支撑片予以补强。
鞋舌宽大厚实对脚背保护很赞,路跑实测跑动中脚背没有压迫感,足弓两侧包裹感足,另外增加了一个鞋带孔,能让不同脚型都可以更贴合。
后跟U型口设计跟杯加厚泡棉提供舒适的包裹性,鞋舌和后跟设有提鞋拉绳,后跟拉绳还加入了反光元素。
静态脚感非常的舒服
SMART S.A.M材料
“创”1.0主打SMART S.A.M安踏智能分子吸震科技, SMART S.A.M是军用防弹衣吸震材质,由流体防弹材料高难度转化而来。
目前市面上跑鞋大多以回弹为卖点,注重鞋子的弹性而非减震性,这并非不好而是大众跑者尤其是大体重跑者并不适合超弹的跑鞋,因为越弹反作用力越大,这对脆弱的膝盖和脚踝非常不友好。
而安踏的SMART S.A.M却是以吸震为主打,设在脚后跟处的SMART S.A.M材质能吸收掉70以上的落地冲击力,有效减少对于脚蜾和膝盖的冲击力。
后跟蓝色TPU支撑内里的一块绿色马蹄形材料就是SMART S.A.M。
再配合中底A-FLASHEDGE舒弹科技,使得“创”1.0具备独一无二的“先吸震后缓震”的效果。
大底前后掌采用发泡橡胶外底,寿命和防滑没有问题。
足弓处内置高素材支撑片提供抗扭转作用,应对弯道可确保牢牢抓住地面。
这双“创”1.0不会给你碳板跑鞋超弹的脚感,只会给你最真实的韧性脚感,不会有泄力感。
上脚实测第一感觉就是这鞋子没什么弹性比较硬,但开跑后落地的每一步都很稳定,后跟的支撑感明显,没有碳板鞋那种落地不稳感。
后跟着地时,明显感受到落地的冲击力被那块SMART S.A.M智能分子吸震材料给吸收掉了,膝盖的压力也明显降低了,再加上前后掌只有10毫米的落差让足弓处于放松状态没有压迫感,利于长距离奔跑,吸震性能和降低受伤率绝对比碳板鞋好。
鞋子的整体脚感包裹性、支撑性、舒适性都非常棒。不会像碳板跑鞋那种强力的助推感,即使在碎石路面、草地路面、湿滑路面都非常稳定,是实打实的稳定脚感。
这鞋我穿了一周跑了三次共60公里有氧跑,一次22公里、一次12公里、一次30公里。
一双鞋跑次30公里就知道适不适合。跑下来觉得“创”1.0很适合训练穿,虽然份量不占优势但符合“训练穿重鞋,比赛穿轻鞋”的训练理念,而且对于大体重后跟着地的跑者来说“吸震”比“超弹”更好。
最后上一张开箱图
大体重跑者,肌力不足的大众跑者,后跟着地的跑者,不习惯碳版跑鞋的跑者,当作日常慢跑训练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