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咕咚App,看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

“我们为什么下着雨来跑比赛?是睡觉不香还是打麻将不好玩...”


 

   “好久不见,合个影,4月你还来吗?”


比赛结束后,跟陈松林说着几乎每次见面都会说的话,恭喜他站台,约好下次再见。

“来的,希哥的比赛,我只要能参加,我每一场都会参加的。”陈松林依然是拿着他的登山杖,言简意赅的回答着。

“嗯,我也是。”

希哥,跟各位介绍过很多次了,一个热爱苏州的越野跑者&赛事总监。因为热爱,所以分享,最最喜欢用组织比赛的方式分享自己对于越野的理解和热爱。



他的比赛,名字都有个前缀叫探山越野。跟赛事的名字一样,希哥就是这么一个在不举办比赛的时候,自己去探索山野,然后探索出适合组织比赛的线路,最后用赛事的方式分享给更多跑者。

不断的分享换来的是逐渐聚集在出发台下的选手,以及选手们借着比赛突破体能舒适区后的成长。



希哥,这个不太懂得表达的赛事总监,用时间和一场场比赛完成了表达。

而这篇“浪费了”陪沈嘉沐玩陀螺的时间,在睡前写完的赛记,是我给你的表达。(好吧, 我承认,我就是不想陪他玩陀螺)


01


“希哥,做个人吧”




朋友之间的意义,就是随着时间的积累,会有一些朋友之间的“梗”。或许在不知情的外人听起来会觉得刺耳,但却是彼此熟识的人听到后莞尔一笑的默契。

在希哥的比赛里,这个梗和口号就是:“希哥,做个人吧。”

当你对着他说这句话时,换来的一定是他咧嘴一笑,露出两个有点深的酒窝。



酒窝不醉人,但设计出来的赛道很醉人。

“越野嘛,就是要野,要爬最高的山,看最美的景,然后再去另个更高的山看风景。”

希哥,你不要用这样的鸡汤和鸡血来给自己增加赛事难度做借口。

在参加希哥赛事前的一到两周,我们这群跑者和希哥之间的对话,基本就是以下的情形:

“我这个20公里组,不难的,我想着大家跑的开心,我再加点距离或者爬升吧。”
“希哥,做个人吧。”
“我去山里探探路,让大家开心点。”
“希哥,你若不加,便是晴天。”

后来,2021年,3月7日,苏州东山,雨。


发枪之前,咖啡勺子在台上拿着话筒对着来的选手调侃着我们都懂的梗:“希哥的赛事名气大家都懂的,难并且虐,但大家还是来了。”

淅淅沥沥的雨里站着满满当当的人,有因为听朋友分享而来的,有被虐了一次次又一次觉得没到极限的又来的。


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选手——嗯,我想他们应该是觉得希哥笑起来很好看,所以就觉得这个男人的赛道也很“温柔”吧。

一定是的。


02


“我们为什么下着雨来跑比赛?”


一次次增加的赛事和变化的赛道,带来的是台下增多的选手和选手们因为被虐了之后对难&虐的容忍度提升。

嗯,山还是那么高,爬升还是那么大,只是选手都成长了。

“我变强了,能更轻松的去探山了。”

这是我赛前给自己默念的心灵鸡汤,然后我问身边的李文和纽扣:

“你说我们为什么要下着雨来跑比赛?睡觉不香吗?打麻将不好玩吗?”



“问你啊,我是你喊我来的啊!”
“哦,是嘛,哈哈哈哈,我这不是想着,是兄弟,就一起去探山。”(渣渣辉语调:是兄弟,就来砍我。)

枪响,出发,拔腿,猛干。

风越紧,拔腿的节奏就越大。
雨越大,归家的渴望就越深。

毕竟要早点跑完早下班,发胶可撑不了那么久的雨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首洗脑的歌。

“迎着风,向前冲,我要超越自己才激动。”

没听过没关系,就别听了,省的听了以后突然哪天就在脑子里余音绕梁循环不停乱打鸡血。




比如我,在前2公里的时候,我脑子里始终回响的就是这么一首歌,迎着风,向前冲。

不是我能力强冲的猛,是对手太“鸡贼”。

满满当当一起出发,就让我一个人顶在前面遮风挡雨,我降速,大家也降速,我提速他们也提速,牢牢实实的把我当破风手白嫖还不给钱。



“大哥,你带的挺稳,我就跟你跑了。”
“我叫你大哥,你也带带我。”
“加油”
“.................”

短暂的对话之后是无尽的沉默,因为我摸了一把脸发现,白白的,如果不出意外,是发胶化了。

我低估了苏州三月的雨,也高估了自己发胶的能力。





6公里不到,头发已经不能聚拢支棱,根根秀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发型散了也就算了,后面的朋友还像是发现什么了不得的秘密一样:

“我知道你为啥叫乌贼了,不是因为你黑,是因为你头发散开像乌贼,对吗?”
“易立竞老师的访谈你还是少看点。”



毕竟,人过30,在路上散开的从来不是头发, 是财富。打发胶,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藏富。




03


“我想要弄死你”


越野跑里一直流传一句话,叫做跑步终归是一项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孤独的运动。

这句话或者是对的,但如果对我这种内心住了个弹幕机的人,跑步就是一场发泄,而越野跑,就是在山里找树洞。

所以跑在下坡的时候,感觉全世界都在跟我对话,当风从我耳边吹过,都像是风对我说:“我想要弄死你。”


“为什么,为什么我要下着大雨来跑越野赛?”
“还好跑的是20公里,想想黑顺他们跑30公里,你就开心吧。”

如果你不开心,你肯定是因为不知道黑顺是谁,你如果知道了,你会开心的,如下图所示:



想问问268号选手,被这样一个人跟在后面:你,怕了吗?


越野跑里流传的话和秘籍简直太多了,每次跑步的时候,我都会在脑袋里回想一下跑越野的那些秘籍。

脑子:“下坡的时候眼光放长远,看脚下2-3米,找准落脚点,步频要快,步幅小点,快速下坡,享受下坡的快乐。”

腿:“马什么梅?什么东梅?马东什么?”

就这样,脑子和腿就在彼此嫌弃却又不得不合作的状态下,我打开了我的新手表。

其实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跟大家分享,毕竟我已经在苏州杭州往返的车上以及几顿饭的饭桌上跟几个朋友“疯狂”安利好几拨了。

相信大家跑越野的时候,三大BOSS分别是:腿不对脑的肢体,稀奇古怪的天气以及问就是跟你说“快到了”的志愿者。

而Coros的新功能让我告别了对终点附近志愿者的信任危机,手表忠实记录你离终点还有多久,问自己,不求人。



就这样,看着手表,胸有成竹的挪到了终点。

在临近终点的时候,我依然记得最后那段冲刺的时候,有一个白胖子快乐的冲着我跑回来。



我问:“啊?你迷路了吗?回来干嘛,李文。”
他答:“回来接你啊,顺便告诉你一声,我稀里糊涂跑了个男子第二。”

我在脑子里粗略分析了他的话——“稀里糊涂,顺便告诉,男子第二。”

嘴上快速的回复了句:“你快去后面看看纽扣回来没,你别跟着我了,去吧去吧。”

一声轻轻的“滚蛋”在我俩擦肩而过的时候,我扭头对着他远去的背影说了出去。


写在最后的话


在沈嘉沐炫耀他的新玩具——陀螺的时候,我敲着键盘写完了这篇推文。感觉每次跑完希哥的比赛,赛记都是当天写完的。

跑了那么多次希哥的比赛,也算是见证了探山的成长吧。希哥是那种能听进去别人每一个意见的人,他不会马上答应你要改变,但你总会在他的下一次赛事中,看到你提出的每一点都得到了实现。

这样的赛事人所做的比赛,怎么可能不受欢迎呢?

不久前看了一本书,叫做《钝感力》,讲什么的就不说了,各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看,不是很厚的一本书,渡边淳一写的。

我当时看完这本书,脑子里第一个蹦出的人就是希哥以及他的探山越野。他和他的比赛不会一鸣惊人,不会马上成为“C位”、流量,但他和它总是一点点的在越来越好。

这样的赛事,这样的人,都很值得期待不是吗?所以,4月的比赛,我又报名了。




码完了,洗澡陪娃去了。各位晚安,我们下次继续探山~
发布时间: 2021-03-08 15:23:18
作者: 沈乌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