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鞋指导|缓震型、稳定型、控制型、竞速型跑鞋有哪些区别
文章来源:用户一杆好枪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8417428)
一双合适的跑鞋,不仅会让你跑起来更加舒适,还会减缓脚部压力,降低出现运动伤的概率。
跑鞋分为缓震型、稳定型、控制型、竞速型的几类,很多刚开始跑步的人不知道这几种类型的跑鞋有什么区别。经常会买错跑鞋。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如果因为跑步出现伤害身体的情况,那真是得不偿失。
跑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分类呢?这就是和我们的脚型有关。人类的脚型分为正常足弓、高足弓、低足弓和扁平足四种类型。走路时,会有蹬地、腾空、摆腿、着地、支撑等阶段周期重复动作出现。
人类经过进化,走路时先脚跟外侧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在过渡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足外翻的动作。而在跑步的过程中,蹬地、腾空、 摆腿、着地、支撑等动作的周期性会比走路时快很多,有人就出现了前脚掌外侧着地,然后过渡到整个脚掌的过程。
不管是走路还是跑步,都会有一个足外翻的动作,足外翻也称为足内旋。足外翻可以起到缓冲受力,减少冲击和振动的作用。不同足弓,会产生不同的足外翻动作,脚的受力也会有所差别.
下面是四种不同足弓对应的脚型:

大家找到一双穿得比较久的鞋,看下鞋底的磨损情况,就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足弓。
不同类型的足弓,脚的受力会不一样。
几乎所有常见类型的足弓,都以脚掌外侧着陆,以外侧落地并不意味着你过分内旋。这是正常的,跑鞋通常比人体的脚跟略大,而人体髋部范围也比跑步落地稍宽。这两件事使得所有跑者都以跑鞋外侧落地。
所以从脚后跟的磨损情况是无法判断自己是哪种类型的足弓。
而通过脚前部的磨损情况来判断是哪种足弓还是比较准确的。

红色是磨损情况。
从上面鞋子的磨损情况可以得出:
扁平足/低足弓是鞋子前部内侧磨损。
正常足弓鞋子前部磨损成均匀分布,一般都是正中间磨损
高足弓则是鞋子前部外侧磨损。
扁平足/低足弓会出现过度内旋,外翻严重现象。
高足弓会出现内旋不足,足内翻严重现象。
为了纠正这一现象,跑鞋厂商根据不同足型制造出将足内翻和足外翻纠正回正常足弓的受力状态。
所以就会缓震型、稳定型、控制型、竞速型等不同类型的跑鞋。
所有的跑鞋都有缓震功能,没有缓震功能也就称不上跑鞋了。
缓震型跑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跑鞋,在鞋子的中底加入缓震材,减少跑步时地面对脚和腿部的冲击,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脚型的跑者,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的足弓,买什么类型的跑鞋,那就买缓震型的跑鞋,肯定没错。
稳定/支撑型跑鞋:这种类型的跑鞋主要是为低足弓、扁平足跑者设计的,除了具备缓震功能外,会在足弓处增加高密度的材料,给予足弓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足弓过渡内旋,纠正足底的受力分布,减少足弓肌肉的过度使用。适用于低足弓和扁平足跑者
控制型跑鞋:这种类型的跑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比较硬和重,防止足底过度内翻。这样的足型比较少见,市面上也很少有这样的跑鞋,国内的跑鞋厂商很少会生产这种类型的跑鞋,如果你找不到控制型的跑鞋,那就买一双缓震型的跑鞋。
TPU支撑片材料目前普遍在稳定型和控制型跑鞋中使用。稳定性跑鞋为了抗内翻,他在tpu的应用上以及中底密度上肯定是鞋内侧用的多,外侧用的少。控制型就是比稳定型内侧加强还要多。缓震型就是内侧没有特别加强。
还是我之前说的,如果你不知道选什么样的跑鞋,那就选缓震型的跑鞋,这个绝对没错。
按照进化史,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适合跑步,只是人类经过进化之后,站起来走路之后,跑步少了,导致腿部和脚部的肌肉退化,变得薄弱
当我们开始跑步,腿部和脚部的肌肉薄弱,无法支撑我们大量的运动,所以就出现了膝盖痛,足底筋膜炎等症状,归根结底还是肌肉力量的原因,通过跑鞋较少伤痛的作用还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