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文作者:@水瓶座的塔塔 编辑修改:@无盐祖
本文主要内容:
1.哪些信号可能意味着你运动过量?
2.运动过量应该如何调整?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点击右上角的⭐️,即可收藏文章,随时随地阅读
跑步是一种神奇的运动——它不仅为人们健康所带来多种好处,还可以充满乐趣。比如,有着科学在其中的训练方式,且稍微有点竞争性会十分刺激。然而,许多的跑步新手都会出现一个难以自拔的“上瘾”阶段。发现自己居然可以跑5公里,接下来是10公里的成就感,每次都想多跑一点,然后被别人怂恿着跑了半马……很快,开始接触跑步不到四个月,就已经计划第一场全马比赛去哪里跑了...
凡事都一样,哪怕是好的东西,过多也可以会造成伤害。循序渐进的法则适用于每个运动者。如果你不遵循它,当激情褪去,你会与你的目标渐行渐远,训练过度,甚至伤病缠身。避免运动过量,避免“三过”:过多,过快,过频繁。
由于每个人对同样的运动量的承受能力不同,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跑得太多了呢?不妨看看自己是否有下列迹象,这些信号说明,你需要停一停休息一会了。
一个简单、快速判断你是否运动过量的方法就是,是否连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都令你觉得异常疲劳。对于一个跑者的身体来说,爬楼梯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如果当你上楼梯后觉得腿部灼烧,气喘吁吁,心砰砰直跳,那么你该考虑一下是否该减少一下主动运动量了。
如果你对跑步没有什么目标,但却发现自己的脾气变得有点不好——你有可能让自己太累了。跑步本应该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源泉。如果它在你的生活中成为了消极的一部分,那你可能做得有点“过”,需要时间好好调整休息了。
除了休息,另一个解决的办法是减少训练量和强度训练的频率。忘记节奏跑,忘记间歇跑,忘记长距离训练一小会吧,“轻松跑”过这一阶段。
当然,跑步的“质”和“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如果你想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你必须在训练中付出辛苦。但对于业余跑者来说,每周这种较为辛苦的训练(包括比赛和长距离)不能超过两次。科学的训练会助你提高,但急于求成,可能会让你的力气白费。不要强迫自己每次训练都有质量,张弛有度,努力的时候足够努力,放松的时候就好好放松,你会感觉更好。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想跑步?出门变得很难恨不得有人踢你一把?对于任何一件事,动力下滑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个规律跑者突然发现相比跑步,更喜欢别的活动或者是干脆在家睡觉,那你可能有麻烦了。
运动过量很容易造成厌跑情绪,且此时的跑者会心情焦急,不知所措,不想去跑,可真的不跑却又心生罪恶感,希望快点度过这一段时期。如果厌跑情绪已经产生,不妨面对它。给自己一个3到7天的假期,心安理得的去放松,保证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想念你的训练的……
节奏跑时配速上不去,长距离中途崩溃,就连本应谈笑风生的轻松跑心率都飙得老高……运动表现的下降是运动过量的一个最明确、最终的警告,如果这时继续忽视试图硬闯过去,那你可能要吃一点苦头了。
出现此种情况,先降低运动量和强度一周,专注于恢复:增加睡眠,健康饮食,借助压缩装备恢复肌肉。睡眠是首要的恢复手段,你的身体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
有人说,“伤病”是一把尺子。或许你我为了摸清自己的极限边缘在哪里,都曾吃过一些苦头。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就是在告诉我们:差不多,该往后退了。科学训练,循序渐进,才能将这个边缘一次次扩大。那时的我们,将跑得很快,很远。
感谢大家阅读今天的跑步分享,
最后是我们的互动话题:
你目前最远的跑步距离是多少公里?
欢迎你在文章的评论区参与互动,
跟无盐祖聊聊你的跑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