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小编听过一个非正经研究结果:动物中的“寿星”乌龟能活500多年,它的心脏每分钟最少时只跳动10次;而寿命短的小老鼠心跳得飞快,每分钟高达1200次,只活一年多便要寿终正寝。大多动物的生命周期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心率越快,寿命越短。
后来,国内外的研究恰也证实了心率和人健康的关系。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
心率过高或者过低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对身体的长期影响,还有很多让人猝不及防的短期危害。
今天就进入我们心率科普“掏心窝”第四讲
如何看心率防运动伤害
如果你在运动时,面不改心不跳,说明你的运动没有效果。但面红心跳过快,也不一定是好事。掏心窝的第一讲,就已经讲到了每个人适合的运动心率区间,但当心率过快过慢会发生什么呢?
慢速和快速心率会怎样?
心率超过每分钟100次,叫做“心动过速”,可以是由发烧、贫血、脱水,和身体或情绪压力所触发的肾上腺素释放而导致的心率加快。肾上腺素对于心率来说,就像是着了火的汽油。它可以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如昏厥、可致中风的血液凝块,甚至是心脏衰竭。
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5年内平均心率超过每分钟84次以上的人们,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比那些静息心率较低的人们要高出55%。
而另一方面,每分钟心跳低于60次的心率被称为“心动过缓”,可导致大脑血液流量不足。异常的低心率会导致疲惫、头晕目眩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有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治疗高血压的受体阻滞剂,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药物,就会使患者呈现出较低的静息心率。心脏通道的点异常也会使心率降低。
以上情况都是非正常情况的低心率,但静息心率低不总是一件坏事,耐力运动员——如自行车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他们的静息心率有的甚至可以低于每分钟40次,但仍很健康。
但也有一些例外,在某些情况下,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导致“运动员心脏”,心脏扩张并伴随低心率。不过跑者们不必紧张,这通常是一件好事。
只要不过度,保持心率健康的最佳方式就是体育锻炼。专家建议的是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同时进行,每周总时间150分钟左右。
如何利用心率避免运动伤害?
要知道,一旦超过你的最大心率,身体就很有可能亮起了红灯。切忌心率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运动时尤其要监测自己的心率,调整自己的运动状态。为健身效果,更为生命安全。
1、热身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果你一上来就开始运动,心脏也会没法一下子适应较大强度的运动,而出现心慌、头晕等身体不适的情况,同时,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控制强度
进行运动后,正常情况下,经过休息心率会恢复到运动前状态。但如果心率恢复的时间过于长,说明你的运动强度过大,需要酌情调整你的运动计划。
比如:进行3分钟400米的间歇跑后,一般心率可在运动后3分钟内恢复到120bpm。但超过3分钟,说明出于运动疲劳现象,则需要酌情对训练强度进行调整。
3、遇到心脏骤停怎么办?
不难发现,近几年马拉松的兴起却也发生了不少猝死的悲剧。而这些猝死事故中,多数猝死都发生在近终点冲刺阶段。其原因是因心肺已经接近极限,很难再有储备心率作为缓冲。
以上便是我们今天掏心窝的第四讲,你知道如何利用心率避免运动伤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