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点击右上角的⭐️ 即可收藏文章,随时随地阅读
初夏时节,晚间的气温不冷不热,有时还有凉爽的小风相伴左右,对于骑行爱好者而言,可谓美妙。夏季也是夜骑的高峰季节,骑友们在下班、放学后约上小伙伴们去街上刷一圈,兴致来了再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夜宵,真是妙不可言。
在夜骑时,许多骑友会选择在爱车上装备具有辅助照明作用的头灯,和具有警示作用的尾灯,这样做无疑是为了安全考虑。但是,车灯选得是否正确,装得是否科学,则直接影响到了车灯对于行车安全的提升效果。而若是选配或是使用出现严重错误,甚至可能会让车灯由助手反变为“杀手”!
今天的充电知识中,就由骑行侠的好基友@楼下猫熊花 来为喜爱夜骑的骑友们,讲一讲车灯的正确选配和使用方法。
--头灯--
头灯的主要作用是照明,并兼顾对于对向来车的警示作用。目前,大部分自行车使用的前照灯均为T6或T6-L2 LED光源(T6为LED灯珠的标准型号,即功率为10W的LED灯珠亮度约为885流明。L2为XML2的简写,为T6-LED的一种封装模式,T6-L2亮度约1100流明,且发热量较少),无论是T6还是T6-L2,一般来讲对于夜骑来说,它们的亮度都是足够的。
但是,你是否只顾及了正前方的照明呢?
许多头灯是可以进行变焦的(即调节光照的远近和光照范围的大小),一些车友为了使正前方获得更强的光照,会把头灯光照范围调得较窄,这样做很容易使侧前方得不到充足的照明。而且,某一区域内光照过亮时,我们的视觉很容易对旁边光照反差较大的区域产生忽视,从而使目光过于集中在前方,而忽视了两侧斜前方可能出现的危险。
所以,熊花建议各位,将你的头灯光照范围调节至可覆盖至前方绝大部分视线范围,以保证不会产生视觉死角。
头灯的角度调节也有讲究?
当然有讲究!头灯的角度,会对照明效果产生不小的影响,甚至影响你的安全。
当头灯角度过于水平时,光照距离会变得很远,让实际光照区域与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相距过远,在中间产生一段无光照,或是光照较弱的“盲区”,使骑行者无法有效判断离自己较近区域的突发情况。另外,光照过远,会使目光不由自主第集中于远处,这对于不是“千里眼”的骑友们来说,其补光的意义实际上并不大。
而且,过于水平的头灯,会严重影响对向来车的视觉,很有可能因此造成交通事故。各位可以试想一下近距离被汽车大灯晃眼的感受,便是如此。
而头灯角度过于向下倾斜,则会使照明“跟不上车速”,这样我们就无法在第一时间看清前方的路面情况。而这样的头灯角度还可能让你不由自主地低头,将目光集中于较近的光照处,而忽略了对于较远距离路面情况的判断。
正确的头灯调节,应根据实际车速及路面光照情况,调整至可照到前方6-20米的距离,且角度不过于水平为宜。
--尾灯--
尾灯的目的很简单,即警示后方车辆在黑暗环境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你。
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是否被前方的强光手电“闪瞎”过?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不是一万匹神兽飞奔而过?
一些骑友将用于前方照明的强光白、黄色LED灯用作尾灯,这样做对于自己和他人来讲,都是极度危险的。光照极强的白、黄色LED灯会对后方驾驶员的视觉产生严重干扰,使其无法判断骑行者的准确位置,很容易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正确的尾灯颜色只有一种:红色!红色!红色! 作为车辆尾灯的标准颜色,红色即可以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又不至于影响到后方车辆的正常驾驶。
频闪要不要开?
在照明条件较弱的道路行驶使,打开频闪提醒后车司机的注意,的确很有必要。而在夜间照明条件良好的城市道路中,这样做可能会对后车的视觉起到一定的干扰,不建议打开频闪。 许多尾灯带有频闪功能,骑友们往往喜欢将它打开,以引起后车更多的注意。
正确的选择和调整你的前后车灯,的确可以让它们真正成为我们在夜间骑行中的好帮手,但是也不要完全依赖于它们。只有全程保持警觉,注意路况和车辆,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
【有奖互动】
有用的知识当然要和大家分享
搜索并关注 咕咚骑行 微信订阅号
了解更多与单车有关的事
*还有机会获得骑行侠为你准备的小礼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