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自古以来就是民间十分重视的一个节气。
俗话说得好“冬至大如年”,能够和过年相提并论的节气,可见这个节气在中国人心中的传统地位。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同时,这也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
饺子or汤圆,冬至到底吃什么?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南北因为地域和环境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食俗,所以在冬至吃什么也有不同,有人说是吃饺子,有人说是吃汤圆.....
1、北方吃饺子
“冬至饺子夏至面”。
曾经有人“吐槽”,在大东北过年吃饺子,元宵吃饺子,过节吃饺子,过生日也是吃饺子,一年四季都是吃饺子,乍一想好像是这样的,但饺子在北方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食物,根据北方的传统,冬至的时候要吃饺子才不会冻耳朵。
2. 汤圆
就像北方一过节就吃饺子一样,南方的“汤圆”也遭到了吐槽。许多南方的家庭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家庭和谐和吉祥,在重要的节气里吃当然是最好不过了的。
3. 羊肉
不得不说,冬至吃羊肉这一习俗在南北方都颇为流行,冬至过后冬天逐渐寒冷,冬至吃羊肉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御寒抗病,真是冬至进补的不二之选食物。
4. 混沌
苏州人喜好在冬至这天吃馄饨。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觉得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苏州人冬至夜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让世界变得神清气爽、更加美好。
5. 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在福建、云南一带也就有冬至吃糍粑的传统。
冬至是一年中的关键节点,因为这一天过后,白昼就会越来越长,所谓“冬至阳生春又来”。因此,我们更要抓紧时机,为身体储备更多的营养与能量,为来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针对跑者的室内专项训练,戳⬇️立即打卡
但是冬季天气寒冷,大家在进行运动锻炼时,需要注意以下这些细节:
1. 做好保暖工作
身体受凉很可能带来肌肉痉挛、运动疲劳反应加重、抵抗力下降等到不适或发病隐患。切记运动后应当及时穿上外衣,做好保暖工作。同时,可以适当戴上手套、护耳等衣物。
2. 掌握好恰当的运动频率
冬季户外运动频率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最好不要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户外运动,隔天一次或一周3-5次效果最佳。
3. 不要在雪天或雾霾天进行锻炼
此时路面或操场比较滑,而且空气质量较差,选在此时锻炼反而对身体不利。
4. 运动强度适当
冬天锻炼不要太过猛烈,比如,跑步时不可一下子就将速度提高很大,要掌握慢跑的节奏,太快了可能会因为吸入过多的凉气而导致呼吸道不舒服。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