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文章至运动圈或朋友圈
北马归来一周,心里总空落落的。村上春树说,绅士不该泄露他保持健康的秘诀;我说,大神不该暴露他拉练的计划。但我既不是绅士也不是大神,所以,我可以说说关于2017年北马的故事。
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我极少出远门跑马,出省更是绝无仅有。跑步3年多总是梦想着站在天安门的起点,跑过长安街,跑过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过奥森公园,奔向鸟巢的终点享受这荣耀的一刻,而这又是多少跑友的梦想,唯有北京马拉松能让这一一实现。
实现梦想的过程可谓曲折,在北马一票(名额)难求的马拉松抽签年代,我很不幸运---没有中签,虽然长跑让人练就了比常人更好的耐心,但内心还是有些失落。在这期间得知咕咚微博参与活动有机会直通北马名额,赶紧地按照要求写了北马申请宣言邮件过去,在漫长的等待后,咕咚通知我直通北马,幸运之至,在此特别感谢咕咚~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一路向北。要运动用咕咚,要跑马更要用咕咚。
我写本文的原意,并不是想让所有人效仿我训练的模式,也不是为了表明我天赋过人。长跑很无聊,恐怕很多人都再同意不过。与一般的运动相比,参与长跑的人通常不会特别介意在某场比赛里输给了谁。他们更在乎与过去的自己比较,比以前跑得更久一点,跑得更快一点,任何点滴的进步都会让他们感到欣喜---村上所言:超越昨日的自己哪怕一丁点也尤为重要。
我当然也一样,所以很有必要把这次北马的过程好好记录下来。
我在生活习惯上算不上是个自律的人,在25岁以前喜爱熬夜、夜宵、吃一切刺激性和不健康的食物。但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欠下的总要还的。30岁以后,身体的承受力大不如前,各种亚健康的症状都开始找上门来,而我又不太甘心将自己变为发福油腻的中年男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必须进行改变。我选择开始体育锻炼。
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我都会一点儿,之所以没有选择它们作为我的主要运动项目,主要也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球类活动要求有合适的装备和对手;游泳需要固定的场所;只有跑步这件事我能随时随地进行,随心所欲地持续。所以,与其讲我选择跑步,不如说是跑步选择了我。
我要郑重其事地讲:我并不爱跑步,每次长距离前我都会痛苦地挣扎许久;每次晨跑不磨蹭到最后一秒绝不起床;几乎每次跑步前脑子里都会有个声音叫我放弃,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即使自己不热爱,也要努力坚持下去。我喜爱喝酒、熬夜、夜宵,这些已足够不健康,为了将这些不健康的乐趣尽可能地长久保持下去,我总该选一些健康的活动平衡一下。
我一直自认为是个严肃跑者。在过去的651天里,我一共跑了6430公里,平均每天10公里左右,共花费590小时,平均配速530,其中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越野和爬山。就数据而言,不论里程数还是平均速度,我都绝称不上翘楚,但至少说明在跑步这件事上,我是认真的。
既然是严肃的跑者,全马对我根本构不成挑战。就算不作任何备赛训练,我也完全能在4小时以内轻松安全完赛。但既然下定决心要去帝都跑马,仅仅去千里之外打个酱油未免太过潦草,我决定给自己设定一个完赛的时间门槛---330。
330(3小时30分钟)是普通跑者和精英跑者的分水岭,要求全程配速在457内。我的全马PB是310,平均配速430左右。但马拉松如逆水行舟,不练则退,在懒散了一年半后,我的体重从原来的60公斤飚升到64公斤,跑步平均配速直线降到了510左右,想要在短短一个月内提高15秒配速,且保持整整42公里,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我需要周全的计划,更需要绝不含糊的执行力。
两年前,我曾参照耐力网测算的跑力值科学安排了2016年锡马拉练,成功实现310完赛。如今,我决定再次给自己制定一个为期30天的330计划(讲真下面的计划比330要求高,为的是给自己留缓冲,普通跑者难免30公里后掉速)。
我给自己规定了每周60公里的跑量,以稍快于马拉松的配速的10公里训练作为基础,每七天进行一次乳酸阈门槛或间歇跑,周末进行不少于20公里或30公里的长距离。计划是完美的,但现实太骨感。
尽管我完全按照计划不折不扣进行训练,首先来找我的是伤痛,在8月开始上强度后接着在15号练了一次间歇跑后,左脚底就隐隐作痛-脚底筋膜炎,所幸不是特别严重没能让我中止训练,早上起床踩地第一脚有反应,我的对策是---高尔夫球按摩,只要坐着的时间就踩高尔夫球,个中痛爽滋味只有惹上这伤痛的跑友能体会。训练继续,8月20号按照计划540轻松跑拉练31公里LSD,顺利完成。
第二个不知什么梗,8月底一次晨跑拉练半马后洗冷水澡,我的痼疾---鼻炎来犯,更麻烦的是鼻炎转重感冒,这期间看着计划内心纠结,药不能停(1天分4次服下总计16颗阿莫西林,连续服3天)后总算好转,但也耽搁了9月3号30公里的LSD(在3号带病情况下勉强完成半马训练)。
病情好转,留给我的时间只剩10天就需面对北马,但又对拉链30公里LSD在心理上发怵,为此想了个综合的办法,在9月6号早上拉练21公里,晚上接着12公里,这样一天积累33公里的量,在这周里把训练量提升到80公里,希望是把感冒期间的训练损失弥补回来。马拉松前一周,正常减量训练。
综上种种状况,所以我直到赛前,对330完赛还是相当忐忑的。打定了主意,不论如何,比赛时要全程跟着330兔子,以450配速巡航,能坚持多少公里就多少公里。我以为,世上一切事情都是尽人事,安天命,若能顺利按目标330内完赛固然理想,但如果不能,我也彻底尽力了。何况,我向来认为成绩永远不是比赛中唯一重要的事,能够体会马拉松的参与感,感受陌生城市的点点滴滴,就是马拉松的乐趣所在。
9月16日很快到来,我和另外三位小伙伴一起赶上了早班飞机,终于踏上征程。我以前并未去过帝都,帝都的初秋极美,天空湛蓝到一丝云朵也没有,阳光和煦热烈,微风轻轻拂过脸颊,一切都预示着明天将是个晴朗的好天气。
次日,正如我所想的,是个适合跑马的好天气。初秋的帝都微微有些凉。我一身短打走在街头还觉得有些冷,于是套上一次性雨衣保温。
为了彻底轻装上阵,我没有带手机,选择用手表计时,只带了最必要的能量胶和盐丸。6点半,大家互相道别前往各自的分区,并且约好终点见。
从前安门一直走到A区起码有500米,各区检录口都有志愿者严格把关,A区场地比较大,追求成绩的跑者在AB区间空余区域自觉围成个大圈在热身,我自己觉得从酒店走到检录区已经3公里,还是节省体力为好,在赛前20~30分钟好好舒展身体活动关节即可。所以也就直接往前去排队,离起跑拱门也就10米距离,在人群中,我认出了拖鞋哥,机会难得赶紧咔嚓一张(哈哈,主要看他拖鞋)。
不得不说,在A区起跑是很占优势的,前方没有太多人阻挡,彼此配速都不慢,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能按照自己计划好的450左右配速前进。北马的赛道平直宽敞,我跑过了八公里的长安街,经过金融一条街,蓝靛厂,高校区,最终到达奥体中心。一路风景很美,但我几乎无暇顾及,因为我都在这样:
看配速
看配速
还是看配速
作为一个老马,我深知保持恒定的节奏对比赛有多么重要,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尽力保持匀速。我起跑没多久就遇到一个跑步轻盈的美女,速度似乎和我差不多,本想和她一起跑一段,但她说她计划以440配速完赛,我掂量了一下,果断放弃,看着她扬长而去。龙龙说,跑马的都管不住自己的腿,我就可以,凡事还是要按自己的计划来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赛前15分钟吃下一个能量胶,然后每隔五公里就补充一点水分,每隔一小时吞下一个能量胶和盐丸,就这样我平稳完成了半马,时间正好是1小时41分钟。这个成绩比我目标的330完赛略微快了一点点,但我感觉极好,心率一直在165上下,我决定就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推进。
气温渐渐上来了,初秋的帝都阳光灿烂,对于跑马的人来说就有些热了。但不管怎么说我也是经历了江南三伏天训练的老马,40度的高温都不曾让我退却,何况是小小的日晒?天热的大招就是看到瓶装水就拿来浇手臂和大腿,然后再从头顶浇下去来降温,全程浇6瓶水。
28公里,32公里,35公里,预料中的抽筋和撞墙并没有出现,我开始窃喜:看来330要超计划完成了。余下要做的,就是将速度维持在5分以内,平安到达终点。
仿佛是在刹那间,那个遥不可及的鸟巢就这么突然出现在眼前。我的速度依旧维持在451上下,冲过终点时,没有预想中的激动,但我还是配合着镜头跳了一下。内心充满了完成计划后的如释重负和自我满足。
领完完赛物料,我和小伙伴们汇合、合影。
身边完赛的选手来来往往,一个个都有着瘦削精干的马拉松身材,黝黑健康的肤色。我猜想他们应该都是丈夫、父亲、母亲,或者妻子,在各自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工作,几小时后,他们也将会和我一样,重新回归平常生活中,并且也和我一样,会把跑步或者其他运动作为日常惯例的一部分。
到底是什么,支撑他们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训练?只是因为意志力足够强大,所以能坚持下来吗?我想未必。或多或少地,他们把马拉松这种常人看来有些极端的运动作为自己平凡人生中不平凡的挑战,他们享受这种与自己极限对抗后的胜利,发掘自己无限可能的探索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