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关注体育新闻的你,可能会发现时不时地就会出现下面↓这样的新闻:
云南打造中国最大高原足球训练基地
中国男篮集合完毕 前往在昆明进行高原集训
赛艇队七上云南会泽高原冬训
......
看到这,你是不是开始疑惑了
高原?高原有什么?
为什么运动员都要往那跑?
其实,对于国内外一些顶尖的耐力型运动员来说,在大赛前前往高原训练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毫不夸张的说他们不是在高原就是在前往高原的路上。
比如下面这位:
百度下孙杨去高原训练的新闻竟有2700多篇,而最近两次奔赴高原训练的时间间隔也相差不到半年。
那为什么这些顶尖的高水平运动员都喜欢去到高原进行训练呢?高原训练究竟能带来些什么好处?本期的万万想不到,加油君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什么是高原训练
高原训练是指一些运动员选择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为期数周的训练,主要的海拔高度集中在1500米—2400米的中高原地区,一些国家还在这些地方专门建立了高原训练基地,并把高原训练作为大赛前的一种重要训练手段。
高原训练的起源
高原训练的起源则要追溯到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当时的奥运会举办地选在了海拔高度为2240米的墨西哥城,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就很快注意到在比赛中依靠爆发力的中短距离项目运动员成绩都在预料之中,其中一些还刷新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但反观长距离项目,大多数选手都无法展现出真实的实力,成绩不佳。
人们就开始推测这是因为墨西哥的高海拔所带来的影响:耐力型项目会受较大的影响,而短程冲刺型项目则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成绩甚至还会稍有提高,后来这种推测很快得到了印证。
高原训练的好处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短距离项目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主要归功于高原地区空气阻力的下降,而长距离项目运动员成绩下降的原因则是因为运动员所获得的最大摄氧量的降低。在高海拔地区,随着大气压力的降低,空气中氧的分压也会随之降低,这意味着更少的氧气可以被你的身体所使用。当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比赛或者训练时,呼吸频率和心率将会加快从而影响运动成绩。
但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你的身体就会开始考虑要更努力地工作和运转去适应这样的环境。当你的身体认为这不是它之前所习惯的氧气量时,它便开始产生更多的红血球,把氧气输送到你的肌肉。你的肾脏会释放一种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激素,刺激红细胞的产生。红细胞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摄氧量的最大值,让你的身体在剧烈运动中能获得和使用最大氧气量。
顶尖的运动员在适应了高海拔后,他们获得了更多的红血细胞,这使得他们的血液携带更多的氧气。当他们在较低的海拔地区比赛时,有额外的氧气可供其使用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增强其肌肉强度。
同时由于运动员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使血管体积增大、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通过的血量增多,这样也就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
◆ ◆ ◆ ◆ ◆
在了解了上述的知识和原理后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中长跑选手会如此牛逼:两个国家都地处东非高原,海拔1500-2500米之间,空气相对稀薄,运动员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训练,等到了平原地区,耐力自然而然的就要高于其他地区的选手。
尽管高原训练改变了运动员生理上的竞争优势,但对于一些需要部分技巧的运动员来说是根本无法在高原地区进行系统训练的,因此一些有条件的运动员会选择在高海拔地区居住、睡觉,然后到低海拔地区进行训练。
而为了方面运动员更好的训练也有专门的模拟高原环境的装备。
高海拔训练面罩:这个装备现在在一些健身房也挺常见的,高海拔训练面罩能够提供一定的空气阻力,让你花费更大的力气来吸气,从而达到锻炼肺部肌肉,强化肺活量、横隔膜、提高心脏负荷的功效。
某宝上也有售卖
低氧睡眠室:这只是为了让运动员更方面体验“高海拔居住、低海拔训练”而设计的,不过这东西可能得叫帐篷才更贴切吧。
最后加油君温馨提示下各位亲爱的冬粉们,可别在看了这篇文章后,就一拍脑门冲到高海拔地区,想要来次疯狂的高原训练,咱们并非专业运动员,也没有专门的教练指导,还是踏踏实实的逐步提高就好。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