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小吃到网红,你知道青团的热量有多高吗?
饮食营养
.
FITMORE官方账号签名在路上
阅读 99743次


青团原本是传统特色小吃,每当清明前后,江南一带素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如今却晋升为了网红糕点。再加上网购的便利,全国人民也纷纷开始吃上了青团。


青团,是用艾草的汁拌进湿的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还有最近几年的网红蛋黄肉松馅料,在竹笼中蒸出来的一种食物,约小孩儿拳头那么大。

 

一般来说,100克的青团就有220大卡的热量,单位热量适中,但一个的大小就有小孩儿拳头那么大也不已多吃,最好一天只吃一个,最多不得超过两个。同时,制作青团主要材料是糯米,这是一种极难消化的食品,消化能力比较弱的老人或孩子最好少吃。吃青团时,可以搭配着吃一些有助于消化的食物,比如山楂等。

 



那么,除了吃青团之外,这个在中国流传了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清明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传统,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

 



清明习俗: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恰,锻炼身体和意志。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

 

清明习俗: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

 

最后,小健友情提示大家:放假也别忘记训练哦,立刻戳下图完成打卡~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