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拜 甜甜圈 珍珠奶茶方便面 火锅米饭大盘鸡 拿走拿走别客气
拜拜 咖啡因 戒掉可乐戒油腻 沙发外卖玩游戏 别再熬夜伤身体
来来 后转体 高温瑜伽仰卧起 动感单车普拉提 保温杯里泡枸杞
来来 深呼吸 晨跑夜跑游几米 平板哑铃划船机 不达目的不放弃
最近被这首歌洗脑了,很魔鬼的旋律,写实的歌词,想想周围身边的朋友和经常遇到的就诊患者,动不动就节食,看着美食却不能享用,或者定期服用着降糖药物,计算着胰岛素注射剂量,真的是很辛苦,这样的生活好没乐趣呀,与其大吃大喝患了病,不如边吃边跑,享“瘦”人生!
我有个朋友,曾经就是个大胖子,虽然当时没查过体,但绝对是糖尿病高度疑似人群,对!他就是@闫只有李,3年前跑步时这个气喘吁吁的胖子跟在我屁股后面,经过3年的坚持运动,他的不仅运动成绩瞩目,身体状态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好,那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糖尿病吧,这个在过去很陌生的疾病好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生活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冠以“富贵病”外号的糖尿病成了生活中的常见病,且有学术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的比率约为35.7%。也就是说,10个中年人群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而100个中年人中,就有35个是糖尿病前期患者。
判定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标准是什么?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2. 已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的人。
3. 长期久坐的人。
4. 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婴儿(≥4kg);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5. 年龄超过45岁,并且体重指数已经超过24的朋友。(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如果你有符合其中以上任意一条,那未来得糖尿病的风险则大大提高,那么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呢?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如果经过检查不符合以下标准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5.6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
在去医院就诊时,专科医生一般都会告诉你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关注血糖变化、控制饮食、保证睡眠和多运动。但是多运动到底是应该怎么去运动呢?好了,现在我就告诉你关于糖尿病病人该如何正确的运动。
一:运动的方式
糖尿病患者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有氧运动,而快走和慢跑便是最好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还能提高肌肉的耗氧能力。因为肌肉的耗氧能力越强,消耗糖的能力就越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就越有利。
二:运动的时间
最理想的运动时间是餐后60分钟,如果在餐后90分钟或30分钟时运动,效果可能稍差。运动可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糖从血液进入肌肉的速度加快,从而较快的降低血糖。当然,饭前运动并非没有作用,但效果不如餐后60分钟再运动。一次运动至少要维持30分钟以上,否则达不到控制血糖的效果,运动中可以携带糖块,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三:运动的频率
每周最好三次以上,如果能每天坚持运动更好。因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次高效的运动,其运动效果可以维持24-48小时左右,如果间隔时间大于48小时,那就会导致运动脱节,达不到最好的积累降糖效果。
四:运动的强度
很多人觉得我都遛弯一小时,或者我都走了1万步了,还不够吗?所以说如果达不到强度,不能给予身体足够的刺激,那这次运动就是无效的。但如果运动强度又过量,导致了身体肌肉关节甚至骨骼的损伤也是得不偿失。那这运动的强度应该怎样去量化呢?现在有一个通过心率去衡量的标准:
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等具体情况,运动的强度有所差别,推荐的强度为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在个人能够承受的能力范围内,强度越高越好。比如,对于一个50岁的人,其最大心率为170次/分(220-50=170),其适宜的运动强度不应低于102次/分(170×60%=102)。如果体能不佳,可以将运动强度降低,但把运动持续的时间延长一些。
总结:对于存在患糖尿病风险的人群和已诊断为糖尿病的人来说,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每天在餐后1小时,用自己最大心率的60%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慢跑,提高身体的能力,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及葡萄糖的代谢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从而减低药物依赖,去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更上一层楼的马拉松而言,糖尿病患者只要谨记三条(有规律的生活,节制的饮食和循序渐进的运动)也一定可以完成,毕竟我们每个跑者身边都有这样的实例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