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认准了一条路,就要不去打听走多远,要多久。一直在打听这条路到底要走多久,于是站在原地望而却步,结果哪里都没有去。未来显得无比漫长,至于终点是好是坏,不走到终点怎么知道?”
这句话是在一次夜跑之后,发在微博勉励给自己的一段鸡汤。其实,直到今天我开始写这篇赛记的时候,都还是仿佛做梦一样的懵,想过出国,但未曾敢想到会因为跑步这个爱好出国。
因为在西湖边看到奔跑而过的人,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姿,对自己说:与其羡慕,不如同行。于是开始跑步。
因为一次杭马看到无香姐做了一个精准的兔子,温暖有力量,对自己说:与其艳羡,不如尝试。于是2017年元旦定下目标,17年希望自己可以开始当一次马拉松的配速员,去温暖别人,给自己和其他跑者力量。
但我从未想过,会因为这个小计划,就当了一年的配速员,不仅完成了自己年初的小计划,甚至意外的得到了成为悉尼马拉松的官方配速员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遗忘,就算是某天回想起来,也只能记得一个模糊的大概。
而文字可以锁住回忆,是时间的记录者,就算你自己忘记了,还有文字帮你记得。所以,这篇赛记可能非常非常长,长到写完再修改的我自己也是跳着跳着看的。
为什么要写这么长?
因为这一段经历,遇见了太多值得纪念的故事和人,而这些心心念念的故事和人,就是让我继续爱着跑步这项运动的初衷,纯粹而简单。
太多矫情的感谢说不出去口,好在还能用文字表达感情,如果你愿意抽空看了一眼,那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感于所遇,是以为记
1.赛前准备:无尽的感谢以及不停的黑练
咳咳,首先必须谢谢咕咚与重庆合途旅游公司联合组织了一次悉尼马拉松官方配速员选拔的活动(一本正经脸.jpg)。在得知这个活动后,我第一时间投递了自己的报名资料,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从七月到八月,漫长到崩溃的拉票以及随后的默默黑练。
在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投票,拉票,再投票,在拉票拉到心力憔悴的时候,在训练到自己想偷懒放弃的时候,我不断的反问自己说,为什么要折腾自己呢?
人在想要放弃的时候,真的很需要一个来自朋友的认(打)可(击),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放弃了,于是我转身去找我的好伙伴—女神Summer,夏天。
夏天是位有着阳光灿烂笑容的女孩,我想她一定会理解我。她一定会用志玲姐姐的调调,鼓(吐)励(槽)我说:加油加油加油,放弃吧,没事的!
于是,我带着这样的期望去跟夏天私聊。(小编插楼:呸,你就是想跟夏天私聊!)
叮~
我屁颠儿屁颠儿的跟夏天说:拉票好烦啊,要不算了。没关系,没能选上就没能选上吧,再说了如果我没有选上这次官兔,我就可以去跟你们在北京跑马拉松呀,我们在北京马拉松大型网友见面会好不好?
唉,但是我忽略了一点。鲁迅先生说的对:女神心,海底针,深海的那种。(小编:就你这情商,也不知道怎么把你家猴子骗到手的。)
让我完全没想到的是,夏天反手就是一个“煤气罐”。我至今记得夏天从微信那端斩钉截铁又认真到暖心地回了一句:对不起,这次北京不要你,你只能拼尽全力去悉尼找袋鼠玩。
随之而来的便是夏天,还有一大群朋友开始集体帮我拉票。那一刻,除了傻愣愣的说着谢谢,谢谢,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感谢所有的朋友跑友咚友在那些天帮我拉票,谢谢快乐跑团,谢谢我的别等了大家庭,谢谢盛夏光年跑团,谢谢匿名小群体29人组合,谢谢大哥二哥三弟,谢谢沄姐,谢谢笨熊❤️猫猫,谢谢陪你跑栋哥,香姐,袁导,小糖,时道东,向姐等等等等,我真的可以光靠点朋友的名字就写不止一万字来的。(小编:你走,走得越远越好!!!)
古话说的好,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不是鲁迅先生说的。)
或许就是因为跑步这件有趣的事,我有幸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朋友,所以直接让我多了一条通向悉尼的路,并且得偿夙愿,入选了悉尼马拉松的官方配速员。
入选了之后,就是“痛并快乐着”的黑练旅程。毕竟良好的体能是健康完成全程马拉松的基础,而优异的体能就是保证在完成自己比赛之余,还能游刃有余的完成官方配速员的保证,毕竟我要为跟着我跑的跑者负责。
我的训练方式简单又粗暴:抽空就跑步,跑不动就骑车,骑不动就去游泳,午休的时间用来健身房练核心肌肉。
其实训练本身并不苦。苦的是,从那一天开始,大家聚餐胡吃海喝的活动,就自动屏蔽了我,因为他们约我的时候,我只有一种回复:no!nonononono!!
以下是来自乌贼的温馨提示:这样的训练其实不推荐给所有人,因为大家都是业余跑者,只是爱好,不受伤才最重要。所以,跑一休一是比较好的。如果你是为了减脂肪,其实每周跑3次,每次跑30分钟以上,每次让自己的心率维持在130-140左右就行。能看故事,还能看干货,你说你是不是赚了?
这世界上最怕错过和辜负的,就是末班回家的班车,以及朋友给予的无条件信任。
所以,我这么黑练除了为了在担任配速员的时候可以游刃有余,更是为了可以在冲过终点时,告诉给我拉票投票的伙伴:我,沈乌贼,没辜负你们的信任。
按部就班完成所有的黑练目标,就为了在相遇时,很靠谱的说出一句follow me!
2.启程悉尼,激动以外...额,还有意外
有人说人生就是场马拉松,也有人说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所以要对它怀有敬畏感,不要过分的抬高自己而看轻这项运动。
你相不相信命运,我信。如果你不信的话,我给你讲个有趣的故事吧。
如果提起国外的城市,悉尼或许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名字,除了因为在这座城市里有很多华人以外,可能对于大部分80后90后的朋友来说,还有这么一个情节。
那是1993年,北京申奥。
那时候,我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无不是宣扬着我们的胜利,只说赢的事,不说输的事,仿佛我们做什么都能够成功,但生活中大部分的傲娇都是为挫折和成长埋下了伏笔。
在1993年的一天,电视上萨马兰奇宣布举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城市时,我们首先听到了一句“感谢北京”,那一刻我们觉得“稳了,我们赢了”,但他随后宣布承办奥运会的城市是“悉尼”,所有人心碎不已。
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大北京会输给一个边陲小城镇(悉尼人口400万)。现在想想,或许我们该感谢那次的失利,因为那次的“没赢”,才有了2008年那场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北京奥运会,这是挫折也是成长。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我自己身上。
从选上悉尼马拉松的配速员以后,虽然我自己嘴上说着不傲娇,可心里还是忍不住的傲娇起来,感觉仿佛做什么都很顺利,于是整个人开始不那么认真起来,变得不上心,然而我又要提到那句话了:生活中大部分的傲娇都是为挫折和成长埋下了伏笔。
9月14号,在我即将喜滋滋的登上飞机前往悉尼的前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记错了登机时间!
那一刻,我整个人是懵逼的。因为摆在自己面前的问题就是:飞机不等人,我有可能没法去悉尼了!
我赶紧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跟我对接的小编,这里非常感谢耐心的咕咚小编团队,面对我这样一个“傻子配速员”,听到的是没有指责没有推诿的话语,听到的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帮我制定了planA B C三种方案让我能够顺利的抵达悉尼。
在处理这段事情的整整2个多小时里,我都处在一种听着咕咚给的建议、朋友给的建议,然后不断的进行话语的传递沟通。
在结束对话之后,我跟猫哥(黑猫的黑)说:我觉得在去悉尼之前来这么一下子,对我挺好的,自己最近太顺了,好多事自己开始不操心,这一下子让我收敛了许多。
感谢因为运动认识了这些朋友,在问题发生时第一反应都是帮我想着遇见问题该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吐槽我、骂我。
因为你们,让我觉得运动这个圈子真的太棒了,太正能量了(感动到想哭,有没有)。
在坐上了去悉尼航班的那一刻,有那么一个瞬间,我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反问我自己说:去国外跑一场马拉松好折腾啊,这么折腾有意义吗?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答案,心里都是追赶时间的疲惫和忍不住涌上来的焦躁感,而在写这篇赛记的时候,我想我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答案。但是,我想卖个关子,最后结尾的时候再说。
3.赛前探路,用行动解除不安
唯有梦想会让你不安,唯有行动会缓解所有不安
马拉松全程是42.195公里,去外地跑马拉松折腾吗?折腾。不安吗?不安。因为你要在一段完全陌生的路,跑一段未知的旅程,陌生和未知有时候代表的含义,除了新鲜还有冒险。
可比我们走的更远、看的更多的那些人,就是那些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只有跑着去经历,去看,去感受,去记住,你才会拥有更多。
9月15日,我们悉尼马拉松中国之队在合途的组织下,领取了参赛包,并对即将奔跑的城市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在跟领队Rick的沟通后,为了那未知的42.195公里可以有更信心不盲目的完成,我们决定在9月16日一起进行走跑结合的探路之旅。
第二天一早,伙伴们就整装待发,一起晨跑。在异国他乡的道路上奔跑,最激动的除了新鲜感,更惊喜的是悉尼空气质量之好令人咋舌,当天墨迹天气看到PM2.5的值仅为5。
由于9月17日就是跑马拉松的日子,所以我们没跑太长,就跑了一个5公里,用第二天拟定的全程奔跑配速进行了短距离的拉练,然后在跑完后进行静态的拉伸。
乌贼小干货:当身体由静态转向奔跑,我们的热身需要采用动态的方式,而当结束奔跑后我们的身体由动态转为静态时,我们需要静态拉伸。
完成晨练后,就是针对于悉尼的主要路线进行探路。
为什么要探路?因为作为兔子,你要提前熟悉道路,知道上坡和下坡的情况,以便提前做好体力分配的规划,并且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你身边的跑友,增强他们对你的信任以及做好他们的道路向导,帮助他们顺利完赛。
不得不在这里吐槽下,悉尼的赛道真的是除了风景太!美!了!还有就是坡道太!多!了!
可明明坡道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坚持去探路,兔子有这样的要求吗?
嗯,其实并没有。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带着私心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慢慢看美景啊!明天跑马要专心看手表看配速,还要用心的去和身旁的跑友来一次郑重的遇见。毕竟好不容易的遇见,如果只是玩手机,多无趣。所以,就提前把美景看个够吧。
嗯,其实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在脑海里模拟了一万遍很稳定的过线画面。作为一个兔子,为了那个瞬间,我已经准备了两个多月,而赛前的探路可以增加自己对于赛道的掌握情况和底气,从而完美的过线。(感谢无香姐分享的独家小秘籍~)
全部的探路结束后,我们走到了终点站,也就是悉尼歌剧院的码头这里。在这个环形码头,在合途的邀请下,我们体验了喷射汽艇活动。
喷气快艇将从环形码头出发,在快速的喷射中感受悉尼的美丽风光,从水上感受悉尼的海滨之美。
时长30分钟的探险, 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我们体验了水里的旋转、漂流、惊险的喷气快艇特技途径。整个乘坐过程中,我们体验到喷气快艇刺激的360度旋转,高速漂流等喷气快艇特技,还看到海鸥不断的盘旋在身旁。
在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身边的黑人小哥哥(没有不尊重的意思)。他从一开始见到我,就不停的对我念叨着:哇,你太瘦了,你太瘦了!
在每次工作人员操作漂移时,他偶尔会撞在我身上,这个时候,他都会很认真的反复询问:Am I hurt you?
好像我是个纸糊的人,一撞就破一样。
我只能很笃定的回复他:No,it’s ok。
我回头看了一下后排的伙伴们,觉得黑人小哥哥其实没说错,比起后排这些伙伴们,我真的是太瘦了,太瘦了,太瘦了...
哈哈,想必到了这里你们也看出来了.对,没有错,这是一条硬广:如果你想从海面上环顾悉尼歌剧院以及大桥下所有的美景,悉尼环形码头的喷射汽艇(认准红色那家),值得你体验。
哦耶,广告打完,一身轻松。(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到老板给的广告费)
在白天的探路活动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我们参加了悉尼马拉松的赛前官方发布酒会。在那场发布会里,我见到了悉尼马拉松的CEO Wyon。略微尴尬的是,大家都穿着正装,而我是运动装,不过没关系,反正他们也不认识我,长得帅就行。(小编:谁捡到了一张沈乌贼的脸,请交到我这里来)
我们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晤,CEO先生对我亲切的说:配速员是份很重要很有意义的职责,祝你成功。
你看,有图有真相的。
悉尼马拉松CEO-Wyon(左),据说曾经是很棒的马拉松运动员,全马PB是2字头的。
4.官方配速员,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如果说生活需要仪式感,那么对于跑步的人来说,马拉松可能就是一场集体仪式感的体现。世界喧喧闹闹,人们匆匆忙忙,跑步的人们赶着一场又一场马拉松,却又都在内心等待着每一次郑重的遇见。
9月17日是悉尼马拉松的日子,北京马拉松也是同一天开跑,好想猫哥、夏天她们呀。
悉尼马拉松采取的分区分段起跑:半马是6点开跑(北京时间凌晨4点);全马是7点开跑(北京时间凌晨5点)。考虑到中国之队是一个集体,因此无论半马全马,我们定在当地时间凌晨4点半一起出门。
虽然有点早,但这样既能彼此陪伴,也可以在回国后,当别人问起“悉尼马拉松尽力了吗”时,你可以傲娇的回一句:你见过凌晨四点半的悉尼吗?我见过。
悉尼马拉松,和跑者们的第一次郑重的遇见就是在悉尼的地铁站。尽管彼此未曾相识,可看着对方的跑者装扮彼此点头微笑,眼睛里透露的都是:嘿,我们是同路人。
整场悉尼马拉松跑下来,我最大的感想是悉尼这个城市对于马拉松既重视又不重视。
重视的地方在于细节。比如比赛这天,我们使用谷歌地图查询时,地图上已经标注了当天跑步的线路图。仿佛宣告着,悉尼已经准备好迎接你们的奔跑了。
而“不重视”的地方在于习惯。仿佛这场马拉松对于城市并没有过多的打扰,就是一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活动。行人依然进行着公园道路两旁的野炊,只是在你经过的时候笑着说一句:well done。
为了不影响主干道的通车,又为了跑者的通行顺畅,前一天,主办方才连夜施工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桥梁供马拉松参赛的跑者奔驰而过。
或许,马拉松的核心从来都不是赛道,而是在赛道上奔跑的人。毕竟,如果没有那些心心念念的人和故事,一场场的马拉松,似乎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因为之前参加过许多场国内的马拉松,因此在这次比赛中,我一直带着一种希望可以找到国内国外马拉松不同点的心理去观察着。
首先是在娱乐性的不同。
在悉尼的赛道上奔跑时,我体会到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把这项运动当成了一次狂欢。
赛道上,你可以看到各种奇装异服打扮的跑者:有双手运球跑完全程的篮球男孩(最终成绩4小时40分);有扛着犀牛躯壳跑完全程的跑者(最终成绩5小时40分);也有在起点穿着海绵宝宝,被我们喊了海绵宝宝后,她兴奋的冲着我们一直念叨:你好,我是海绵宝宝。
而更有意思的是,赛前一位穿着西服的年轻跑者。如果不是他脚上那双亚瑟士跑鞋,我一定认为他是早上走错路走到了马拉松起点,但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穿着笔挺的三件套西装以2小时44分29秒的成绩,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身着正装最快马拉松记录)!!!
其次是文化表达的不同。
仿佛在国外越是这样的大型赛事,越是民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场合,我们会在马拉松赛场上看到众多带着别样含义的鼓励语句。比如下面这句:
“IF TRUMP CAN RUN,SO CAN YOU!”
还有就是,我们去悉尼的期间正是澳洲举行同性恋合法化公投的时间。在奔跑的赛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对情侣手牵着手奔跑,身后写着“Vote Yes”,而到终点时,抬起头看到天空上飞机喷出“Vote NO”的字样。
第三点是跑者之间的跑步文化上,这一点让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在跑马的赛场上因为别人的几句鼓励而肾上腺素激增?
比如彼此擦肩而过时,会有跑者选择跟随你,并且伴随着一句:谢谢你为我们配速,你是个很棒的配速员!
当过配速员的跑者肯定会懂得,在担任配速员的期间,被别人认可就是自己最大的满足和幸福。
正是那些让你开心甚至小惊喜的瞬间,让你有力量将这份温度传递下去,让所有人感受这份温度,变成一个有温度的人。
除了跑者对于配速员这样的鼓励和认可,配速员对于跑者的鼓励细节也让我学到了生动的一课。
跟我一起搭档的是位姐姐型的女跑者。一路上她都很沉默,直到35公里以后,由于许多跑者已经由最初的发力狂奔转变成了跑走结合,当看到被我们这些配速员追上后,他们不可避免的露出一丝不开心,这个时候我的搭档就开始大声的冲着身边的跑者喊着:伙计们,我们是净时间pacer,我们在最前面出发,因此你们并不用担心被我们超过,你们做的很棒了,你们只需要关注你们的净时间,不要太担心,保持激情!
在这样的鼓励下,许多跑者开始继续迈出了步子跟着我们前行。
在一场比赛中,配速员除了要稳定的配速,也要适当的激发周围跑者的热情。这个姐姐就是一个能够给别人激情的配速员,一个值得信任的兔子。
每个这样的让你激动不已的瞬间,都应该被铭记,不是吗?
我的搭档,一个善于鼓励跑者的“姐姐兔”
除了跑者之间的互动,在奔跑时每个转角遇见工作人员,他们看到你的配速员标志后,会第一时间低下头看看自己的手表时间,然后抬起头向你比起一个大拇指。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告诉我们:你的速度控制很棒。
正是因为这些鼓励和认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争分夺秒的卡住了时间,完美的完成了430配速员的任务。
4小时29分58秒,430官方配速员任务,get!
官方认证被我“折磨”成了这样,是不是说明我“视功名如无物”?
5.用一场冲浪,结束这次的悉尼之旅
在结束了悉尼的马拉松任务后,剩下的时间就是用来放松和浪的了。澳大利亚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如果要了解当地人是如何享受生活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邦迪海滩,它的原名意为“翻动潮水的噪音”,非常恰当地描述了这个海滩的热闹。
我跟领队Rick提议,既然来了,我想要尝试更多的运动体验。Rick想了想问我:你想尝试一下冲浪吗?乌贼。
我说:好啊,为什么不呢?
于是Rick帮我们联系了邦迪海滩的冲浪私人教练Julia。
Julia仔细的询问了我们的基本情况后,她做出了一个简单粗暴快的判断:你们是有着运动经验,但是没有冲浪经验的运动达人,对于冲浪一无所知,但是没有关系,没有教不会的动作,如果有,那就教十遍!
经过julia的指导,我从最开始的只能趴在板子上,到最后成功的站立并滑行一段距离。甚至还成功的抓拍到了一张酷炫的照片,用来发朋友圈。
好吧,这次没看出来吧,这!也是一条硬广。(我怎么老是做这种没有广告费的硬广,还说给儿子赚奶粉钱呢...)
不得不说,邦迪海滩真的是太太太太赞了!如果你去了悉尼,一定一定一定要去。那里有着柔软的沙滩,那里有让你忍不住想要尝试的运动,那里....还有着无数比基尼姑娘。(此处自动屏蔽我儿子他妈)
6. 用一场666作为这段旅程的收尾
“去国外跑一场马拉松好折腾啊,这么折腾有意义吗?”
说实话,最开始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直到咕咚的小编思琪问我: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选择去吗?
去!
我笃定的回复她。在回答她的那一瞬间,我好像也找到了答案:无论旅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结束这段旅程时,你觉得如果再来一次,你仍旧愿意上路,那这就是值得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事情。当一件事情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依然果断的选择愿意再去经历,那这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我们常说: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对于少年最好的搭配就是运动吧,新鲜,有活力,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无拘无束。
少年到底是什么?什么人是少年?只是年纪小吗?我觉得不是。
在我看来,少年不是懵懂无知,也不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少年,是即使知道世界有多残酷,也依然笑对面对现实,去争取,去改变;少年,是见过世界辽阔,也还是为朋友送的礼物发自内心地欣喜;少年,是成熟稳重也充满孩子气,心里永远握着屠龙的宝刀,敢跟世界大战八百回合;少年时不抱怨,擦擦汗水,拽拽的说一句我们再来;少年时就算到不了想要的终点,也要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景来。
这一路的收获,就是我找回来少年的自己。闭上眼睛,海水有它特有的味道,凌晨一边搓手一边感叹自己走了很远的路,这就是那个少年的我。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美不胜收。
如果我们的人生是本书,那么旅途和跑马的经历就是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加上了一个书签。回到生活中,遇到难以承受的事时,就会想起这张书签。
对了,最后还是得唠叨句,旅行固然好,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想去的地方可以下次再去,丢掉的东西却不一定还能再找回来。
最后的最后,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只要你们内心有方向,颠沛流离有什么好怕的呢?
你说呢?
我是沈乌贼,期盼着下次在某场马拉松跟你相遇,记得夸我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