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感谢咕咚潮品馆提供此次宝贵的测评机会,同时也感谢厂家提供的测评产品。
一、产品简介
户外运动爱好者对萨洛蒙这个品牌应该不会陌生,它是1947年创建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中心地带的全球顶级户外运动品牌,设计制造各类专业的鞋类、服装、背包等。
SONIC是萨洛蒙专门为路跑运动打造的高端产品线,在整体重量、高科技含量、竞速与保护的平衡性上都追求极致,志在最大限度帮助跑者挖掘潜能、突破极限,著名的“小红鞋”便属于此系列,此次测评的SONIC RA PRO也属于这个系列。
产品名称 萨洛蒙 SONIC RA PRO
所属系列 男款马拉松跑鞋
鞋面鞋带 SENSIFIT、传统鞋带
鞋底结构 外底:发泡橡胶,湿地牵引型CONTAGRIP;中底:ENERGYCELL+和OPAL VIBE;鞋垫:ORTHOLITE
鞋底高度 24MM/18MM(6MM落差)
单只重量 约235G(以US9/UK8.5为例)
适用地形 柏油路、石板路
二、产品观感
生日之前三天收到测评中签短信,心情甚是激动,馆姐无意间给我送上了一份生日大礼:) 自此便天天期待快递小哥电话。终于等到了鞋子的到来,迫不及待开箱验货。
经典的阿尔卑斯山图案鞋盒返璞归真、简洁大方,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打开鞋盒,一抹蓝色跃入眼帘,浪花蓝色的鞋子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搭配红色的鞋底,更添一份动感。鞋头有创始人家族SALOMON的首字母“S”,简单粗暴又不失美感。从前往后看,红色的鞋头、蓝色的鞋身,像不像一轮红日从海面冉冉升起?不由得暗赞一声:这跑鞋颜值好高!或许会有人觉得也不过如此啊,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下面两张图片,是不是瞬间觉得秋香漂亮了好多呢?
同样的道理,把SONIC RA PRO放在一众呆头呆脑的跑鞋中间对比来看,优雅的蓝色、动感的红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现在有没有感觉到这双跑鞋的潇洒灵动和与众不同呢?说它是一双颜值出众的鞋子应该算客观评价吧。
但是,不管颜值多高, SONIC RA PRO的定位毕竟是马拉松路跑鞋,而不是休闲鞋,所以更要关注的是鞋子的性能到底如何,首先从鞋子的结构和组成来做一下纸面上的了解。
萨洛蒙对SONIC RA PRO鞋子的宣传广告是“提升速度,更快更远”,所以这应该是一双竞速型跑鞋,轻量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拿到鞋子的第一感觉便是轻若无物。
鞋底,采用轻量化的减震材料ENERGYCELL+和OPAL VIBE,并将两者组合,立体泡棉支撑使得鞋身重量大幅下降的同时,保持了鞋子的穿着舒适性和稳定支撑性,此外还采用了几何式分区减震设计,利用分区纵隔线将鞋底平均分布,同时将力的传播进行平稳过渡,实现在奔跑中进行有效、流畅的力传导,有效减少不同角度的触地阻碍,减弱由于疲劳引起的震动波回弹,降低脚掌落地冲击和震动带来的疲劳,使得步态流畅平滑。鞋面,采取无缝设计,并用热贴合工艺加入支撑条,有效减轻鞋身重量的同时也提高了透气性,专为路面设计的SENSIFIT科技使得鞋子舒适贴合支撑包裹脚部,并锁定足部在某一点,提供稳定性以及保护性,有效减少运动阻力,实现快速稳定跑动。鞋头,采用防护性设计,能缓解脚步撞击,防止脚趾受伤。鞋带,采用扁平的传统鞋带,牢固不易松动,这一点深得我意,本人是不太喜欢快速系带系统的,用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容易变松。鞋垫,使用ORTHOLITE鞋垫,吸湿排汗性好,保持双足干爽透气,带来持久舒适感。此外,比较特别的一点是鞋舌很软很薄,既减轻了鞋子重量,又使得脚背与鞋子贴合得更紧密,对脚部提供更好的包裹性。
总之,对这双鞋子的第一印象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作为户外运动大拿的萨洛蒙越野鞋在稳定性和对脚的保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路跑鞋领域也延续了品牌的独到之处。唯一让我比较担心的一点,萨洛蒙的鞋子突出强调包裹性,使得鞋型偏瘦、鞋面偏低,而又没有推出加宽型号,所以对于我这种脚掌宽、足弓高的人来说未必合适,因此也才有“萨洛蒙鞋子挑脚”的说法。尽管我此次要的鞋子比平时穿的大了半码,但心里仍没有底。
三、穿着体验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爷爷也教导我们“实践是认识外界的真理性标准”,所以对于一双跑鞋来说,光有理论分析是远远不够的,鞋子性能真正如何,还要上脚跑过才能给出结论。收到鞋子的当天我便迫不及待出了门,试跑一段时间后感觉非常好,鞋身轻盈、回弹适度、凉爽透气,让人不由得就想飞奔,但由于是第一次穿着,我还是有点忐忑,五公里之后便鸣金收兵。第二天再度穿鞋出门,这次由于有了一定的认知,便不再保守,由着性子放开跑,不知不觉十公里跑完,感觉就一个字:舒坦。再看手表,没想到居然无意间五公里、十公里都PB了!果然是一双竞速型跑鞋!!
这次十公里跑完,使得我对鞋子信心大增,决定三天后的北京国际长跑节半程马拉松赛就穿它了。4月15日,我穿着经过15公里测试的SONIC RA PRO来到了天安门前,站在起跑线前思绪万千,冲还是不冲是个问题。既然穿了竞速型跑鞋,当然要尽可能发挥它在速度方面的优势,但是这鞋子仅仅只穿过15公里,自己到底能不能扛得住心里也确实没底。摇摆不定间便到了出发时间,随着大部队通过拱门的一刹那我决定立下,冲!既然是测试,那么除了测试鞋子性能外还可以顺便测试下自己的能力。由于这次我检录时间晚了,出发时位置比较靠后,想提速必须得不断超过前面一些速度比较慢的跑友,所以前三公里我基本是在左冲右突,腾挪躲闪,此时鞋子在稳定性和控制性方面的优越性便体现出来了,居然没有出现一点侧向打滑和前后溜车的现象,真真是鞋脚一体的感觉。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北京跑起跑时间在早上七点,很多地方路面早上洒的水还没有干,个别地方甚至还有小水洼,SONIC RA PRO的CONTAGRIP湿地牵引技术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程都没有出现脚底打滑现象。
超过大部队后我便开始一路飞奔,平坦的赛道,丰富的补给,热情的拉拉队,加上主场作战,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机会能有多少呢?带着拉爆算逑的决心我居然安然无恙地坚持到了终点,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冲过终点拱门后赶进掏出手机打开咕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半马PB居然从之前的134大幅提高至128!果然是一双竞速型跑鞋!!
既然SONIC RA PRO定位是马拉松跑鞋,那么仅仅半程马拉松尚不足以完全测试和检验它在全程马拉松中的性能,正如全马不等于两个半马,真正的马拉松是从三十公里后开始的,彼时人的身体和意志都到了一个极限,任何一点来自外界的助力或者掣肘都会被无限放大,一双真正好的马拉松跑鞋更要能在后半程给跑者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因此不经过一次全马测试怎能算做一个完整的马拉松跑鞋测评呢,于是我决定穿着SONIC RA PRO参加5月13日的秦皇岛马拉松。由于不知道秦马的路况如何,赛前一周我选择缓冲性最差的石板路面跑了一次28公里LSD,进一步检验鞋子的性能,并磨合跟脚的适应性,跑完感觉不错。
一晃又到了比赛时间。站在秦马起跑线前,冲还是不冲的问题再次出现,而且比上次更让人难以抉择,毕竟全马不是半马,而且这次比赛恰逢高温暴晒天气。根据我跑马一年多总结的非典型经验“越野要看山,跑马要看天”(本年度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不是极端恶劣天气,恐怕川内优辉很难跑赢黑人选手),此次比赛将会异常困难,比赛进程也再次证明(精英选手跑晕、官方兔子跑崩)。高温天气、上下坡多,如果放开冲那绝对是no zuo no die。犹豫不决间又到了枪响时间,出发后感觉甚好,身体很舒展,鞋子也很透气,步履轻盈、呼吸顺畅地以430左右公里用时跑了十几公里,也许可以再冲一次的想法渐渐占了上风。大家都有体会,邪恶的念头一旦出现便挥之不去,随着用时135跑完半程(本人此前全马PB329),慢慢产生了一个小目标:320完赛。虽说no zuo no die,但也no zuo no high不是吗?于是继续按照445以内的配速前进。三十公里过后,温度越来越高,太阳越来越晒,火辣辣的阳光毫无保留地亲吻着脸颊,直让人脸红心跳呼吸加快,配速开始直线下降到五分开外甚至接近六分。随着步履变得沉重,落地方式也从全脚掌着地变成了脚后跟着地,此时开始体验到鞋子的缓冲性了,每一步都能感到明显的回弹和支撑,而且轻量化的鞋子也没有给本就沉重的双腿增加太多额外负担。气喘吁吁地冲过终点,打开咕咚一看,完赛成绩322,虽然没有实现320的小目标,但也成功PB 7分多钟了,考虑到今年来每个月一百多点的跑量和比赛当天糟糕的天气,对这个成绩我已经很满意了。能在各种不不利条件下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我觉得SONIC RA PRO鞋子应该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果然是一双竞速型跑鞋!!
四、测评结论
穿着参加两次比赛过后,我感到SONIC RA PRO确实是为马拉松而生、为竞速型跑者打造的超轻跑鞋,并兼具不错的缓震和支撑性能,能助力跑者释放自我潜能、突破身体极限。如果你体重不是特别大、脚型不是特别宽,又追求一定速度的话,SONIC RA PRO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最后说两点瑕疵:一是鞋底耐磨性稍差,穿着跑步116公里后,左右两脚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摩损现象;二是鞋子里面红色的部分掉色,会把浅色袜子染红。
最后是一点小建议,建议品牌考虑亚洲人脚型偏宽的特点,推出专门为宽脚跑友打造的加宽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