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教书育人,也以跑步改变更多的人
跑者故事
.
Yuanzhu签名在路上
阅读 23662次


 

一般跑友进入跑圈,多少因为身体发出了警报,而不得不到了该锻炼的时候;有的为了在奔跑中,享受挥汗如雨的快感;有的只因为看多了一眼村上春树的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说起来卢教授(@Yuanzhu)入圈的原因,却有着不一样的沉重,那时他的研究生导师突然因病而英年早逝。卢教授每每回忆起这事,仍让他感到难以接受。也在相近时期,工作同样将他压得透不过气来,使得精神、情绪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疲倦。




“人不可避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碰到负面的情绪,跑步成为一种释放的渠道,不会让负面的情绪一直积累。”卢教授决定从跑步开始,改变自己低落的状态,摆脱负能量的纠缠。但他此前一直习惯在书海里翱游,对于运动上便显得顾此失彼。“虽然我读书时候学业比较优秀,但体育方面就从来没有过人之处。”卢教授大方承认自己属于体育小白。


因此刚接触跑步时,面临着其他刚入跑圈的跑者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他没有找到正确到位的跑步方式,导致跑起来显得困难重重。似乎压力在无形中慢慢注入双脚,思绪的沉重换作了脚步的沉重。

 

对此,卢教授的方法是多跑,前两周,他拖着大腿,没跑几公里就气喘吁吁。尽管滋味不好受,但是他依旧奔跑着。在早上开课前跑,下课后跑,直到发现自己能跑的路程越来越长,才觉得自己真的可以一直跑下去。等到双脚逐渐适应跑步的节奏,他仅仅才跑了5个星期,就敢踏上第一届鸟巢半程马拉松的赛道,轻松完赛之余还意外收获了2小时01分的好成绩。“半年后,我就开始跑全马了。”这显然与卢教授自称的体育小白有着极大的差异,要知道,在如此短时间就跑全马足以用天赋来形容。或许从他双脚启动伊始,体内的运动细胞就纷纷被激活,享受到久违的运动快感。在开阔的马拉松赛道上,曾经那些让他苦闷的过往,升华成自己前行的力量。




在不断奔向未来的道路上,卢教授从没有停下来的念头。还在马拉松赛道上结识了来自北京大学的跑团,“因我本人也是北大本硕毕业,所以和小伙伴们有着非常亲切的感觉。”后来经人介绍,他也加入了那个北大跑团,大家一起相互鼓励,从此有些枯燥的运动变得乐趣无穷。“大家会一起训练,跑马时候鼓励,平时,生活中也有更多的交流。”大家组队去公园、去湖边、去跑马拉松,享受路途中的景色和新鲜经历;在各种节日举办主题跑步活动,一边挥洒汗水一边感受这种动感的趣味,相互之间增加继续跑下去的动力。


跑友们给予的鼓励,也让他在今年2018北京国际长跑节半程马拉松赛跑了1小时57分,虽然比之前半马成绩看似“微小”的提升了4分钟,但跑起来已经轻松了很多,对此卢教授内心充满了感激“离不开跑团的鼓励和支持,跟自己之前一个人跑很不一样,很棒。”




一路跑来,说到跑步带来的改变,卢教授表示“对我的生活有了很多的正面作用,生活方式也更健康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解决问题的信心增强了。”跑步在他身上产生的奇妙反应,是唤醒轻松的心态,也是增添生活的滋味。追随着跑步的魅力坚持下去,无论是身体和心态一直保持在年轻活力的状态。而这影响不仅限于卢教授自己,作为老师,他跑起来也对他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正面作用。


在马拉松赛道上也逐渐能碰见他的学生,“学生碰到我的时候,会交流一些跑步的事情,会问一些跑步的问题,交流心得。”让一部分宅的学生拥有了跑步的爱好,让大家的生活方式相互感染,形成健康生活良性循环,他相信每个人都因跑步而受益,“整个社会也会受到正面的影响”。

 

谈到以后的跑步计划,卢教授没有谈及如何针对比赛成绩的打算,他更希望自己能不断跑下去,“我经常在马拉松赛道上遇到60多岁的老人,看见他们的时候我也在想,等我到他们的年龄的时候,是否还会可以这样的奔跑,所以回头看自己,要不断的锻炼身体,才能把好的身体留到老。”

 

相比于最初遭遇导师变故的那段灰暗时光,现在的卢教授更显乐观、积极、对工作生活充满了热情。“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开始很难,只要你跑起来,感觉问题就会逐步得到解决。”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不仅仅是他改善身心状况的手段,更是交友交心的平台,生活中的调味剂,在跑动的路途上探寻属于自己的精彩。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