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跑者】如果你爱她,请带她去跑北马
.
流落南方签名在路上
阅读 38796次


小编按: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的今天,对于马拉松赛事的吐槽也越来越多。后勤不完善,补给不到位,线路规划有问题,指引指示信息模糊等等。今天离2016年的北马,刚好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了,当激情褪去,我们一起听听@流落南方作为一个参赛者,对于这个“国马”级赛事的评价。


@流落南方,原媒体人、南方系,前互联网公司高管,目前筹备创业中。跑步一年,今年3月至今跑了11个全马、1个半马、1个百公里越野,全马PB340。




因为她叫北马,所以她是北马。


因为她叫北马,所以她是国马。


其实你我心里都清楚,不管是雾霾还是尿红墙,都不会影响北马的国马地位,这个自带IP,随便你吐槽,怎样都是南波万。

 

 


所以,国内报名门槛最高的赛事,仍然无数跑友趋之若鹜。一生必跑的马拉松,北马必定在每一个人的名单里。


所以,从中签那一刻开始,朋友圈就被北马刷屏,各种得瑟各种失落各种求名额。


所以,北马大戏从领装备开始,三万群众演员从四面八方啸聚而来,共同上演国内最大规模的全马狂欢。

 

 


北马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各路高手都来了,300的完赛成绩200名以外,330就到了2000名左右,400成绩排名在6000名之后……意味着,北马4小时完赛的选手,超过了绝大多数马拉松赛事全马参赛选手的总和。我跑得慢,大神们的时段看不到,不过据说,310兔子的身边,一直有100多位选手跟随,滚动向前……


单论水平之高,北马显然是无出其右。


然而这只是一场马拉松。被赋予再多的内涵也仍然只是一场马拉松。三万跑友没几个关心冠亚军是哪国人、成绩多少,他们只在意自己在这个舞台上的秀,超越与被超越,肯定与被肯定。


在城市马拉松的赛道上,4小时以后的跑者是绝对多数。北马2.8万人完赛,4小时后完赛跑友占比四分之三左右。在赛事评价上,是不是他们的意见更为重要?

 

 


今年不尿红墙,尿毛主席纪念堂。


这一幕显然很遗憾,开赛之前,大批跑友一字排开,对着毛主席纪念堂外的低矮灌木撒尿。


厕所够不够用?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根据参赛人数而言,配备多少个移动厕所是合理的标准。不过一定会有一个标准的。


我知道的,是起点处每一个移动厕所门前都排队十人以上,我排队如厕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


是的,即便厕所不够用,你们也不能去尿绿化带,这里是天安门广场啊。素质,素质,素质在哪里。在天安门广场随地便溺,去香港也随地便溺,闹得沸沸扬扬的你们还说“不就尿个尿吗”,下半身这点事儿,也真是没sei了。

 

如果说撒尿是素质问题,那起点存包显然就是安全问题。


赛前收到短信,告诉我到8号存包车存包,就像之前收到领物短信具体到桌号一样,深感组委会服务周到细腻,脑补了一遍起点现场流程:前门地铁出站、过马路、安检、找8号车存包、上厕所、去B区集结。


实际上,这个流程,我用掉了将近一个小时,最终热身也仅是在排队上厕所时做了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


地铁出来,堵,随着人流慢慢通过安检后,发现问题来了,通往存包车的路人山人海,基本处于无法移动的状态。慢慢向前,才知道,里面的往外出,外面的往里走,已经相互顶死,且没有看到任何工作人员进行疏导分流。




据说,体育总局的一位官员参加北马,在这里挤丢了耳机。他本来是计划听着音乐完成北马的。


只能说,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发生踩踏或者其它事故,万幸。

 

 

起点布满槽点,不仅仅是尿尿和存包。


ABC三个号段集结区域,要通过一个铁马围成的细细的通道,宽度一米出头吧。通道入口,人群呈扇面形堆积,无数人选择翻过铁马跳进通道。我看到一个年轻的老外愤怒的指责一个在他身边翻入通道的选手,老外的脸涨的通红。


对比各集结区域的人数和实际容量,这条长约200米的通道入口,似乎不必设计的如此狭窄。越狭窄的地方越会成为瓶颈,不利于分流和疏散。


起点处,看着装和年纪,工作人员很多,志愿者不多。没有对选手主动、热情、有效的疏导和指引,可能这是原因之一?唉,大北京。

 

 


当然,分区起跑必须点赞。身边跑友节奏都差不多,从起跑就非常舒服。


长安街没话说,全中国第一赛道,一马平川。十几二十公里,开始,赛道收窄,问题来了。很多处赛道宽度只有两车道,旁边还有长达数百米的补给站,三万人的体量,真心跑不开。


最后时刻的回形弯,无论如何都要差评,这回,知道奖牌上回形纹路的设计理念了吧,真叫一个“循环往复、连绵不绝”。


更要差评的是,多处路段对向车道不封闭,吸着尾气创造PB是不是更有意义?


对向车道不封闭的问题还在于,急救车辆需要在狭窄的赛道上和拥堵的选手并行,还有采访车、摩托车。


跑完北马,这个画面无论如何无法忘记:两车道的赛道,一边是数百米补给站,横切的、停下来补给的跑友,一边是各种车辆轻轻鸣笛请跑友让路。

 

 

据说,北京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来迎接这三万跑友,但是必须说但是,也要请你们理解北京的特殊性。


很遗憾,作为三万分之一,我只能从跑者的角度有一说一。


赛后干瘪的完赛包,有失风度,何谈体面。


今年北马的亮点还是不少,包括开始提到的选手水平、分区起跑,还有超长的补给站、中规中矩的补给品类、到关门选手也没有断水断粮、赛道救援体系,终点区域宽阔完美,赛后分流有序,尤其要点赞的是志愿者,笑容、热情、主动、称职,向志愿者致敬。

 

 

赞美北马的,不缺我一个。


提多几句建议吧,爱听不听。


其实做事情都差不多,大部分很完美,几个细节出故障,毁全局。


今年以来,各地马拉松赛事数量翻了几倍,均为首届办赛的汉马和哈马异军突起,获赞无数。其实武汉和哈尔滨也挺没人性的,把办赛水准拉到这么高的档次,你叫别人还怎么办马拉松?

 

如果你爱她,请带她去跑北马,因为那是国马。


因为你是北马,希望你永远是国马。


祝福!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