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跑步减肥,有人跑步健身,有人跑步唠嗑,有人跑步泡妞……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当你穿上跑鞋开始跑步的时候,心里肯定会有些什么想法。也许你觉得想法顶多就是活动活动脑子,但现在人们都懂得跑步是有效燃烧身体多余脂肪的方法。而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你决定开始运动的初衷,也会对减肥效果产生影响。
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在一年内跟踪观察了933名刚刚开始跑步的志愿者。在跟踪观察开始之前,研究人员们还收集了志愿者们开始运动的动机。有些人是为了减肥,有些人想改善健康状况,有些人把跑步当成了社交活动,还有些人是为了比赛。
一年之后,那些旨在减肥的志愿者们——每周至少跑5公里,并且改善了自己的饮食结构——平均每个人都瘦了12磅(大概是11斤)。而那些因为别的原因而开始跑步的人,平均减轻的重量只有1磅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我们口中的大胖子们(BMI大于25),通过一年的跑步锻炼,是所有志愿者里减重最多的。
研究人员们还发现,那些因为减肥而跑步的人更容易长期地坚持下来。
哥本哈根大学的Henning Langberg教授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我真的很惊讶,促成人们开始运动的原因,居然会对运动的效果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对我来说,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比较实际的目标(比如减肥),会带给人们强大的驱动力,会不断激励着人们。我们应该有所借鉴,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
虽然哥本哈根大学的这项研究内容比较翔实,但研究样本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也仅仅只收集了志愿者一年的运动数据。运动营养专家Matt Fitzgerald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是会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相比于那些将享受生活当作目标的跑步者们来说,目标是减肥的跑步者们其实更难坚持下来,毕竟趣味性要少了很多。”
所以Matt Fitzgerald提出了与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报告不同的看法——在开始跑步之前,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爱上跑步”,然后再谈其他事情。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强调“减肥”这个动机不会对跑步者们的运动效果产生影响。
“简单地专注于某件事情会改变你的行为。”Matt Fitzgerald说。在他看来,专注于减肥的跑步者们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利于减肥的种种行为,比如频繁地去称体重、记录自己的饮食、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
但此时也要小心自己走入了一个困境:另一项关于减肥的研究表明,极限地限制自己的热量摄入会降低自己新陈代谢的速度。
“物极必反,这就是个陷阱。”Matt Fitzgerald说,“有些人一边忍饥挨饿,一边继续着运动。这就导致了新陈代谢上的恐慌。大脑会觉得‘我都快饿死啦,必须想办法减少热量流失’,从而导致身体机能上发生变化,体重可能会出现反弹,或者运动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