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三种步速的要领及训练方式
.
咕咚加油站签名在路上
阅读 239808次




很多“健走”的人严格讲只能叫“溜达”,健身效果非常低。专家指出,健走严格来说是功能性行走,可以分为三种:速度性行走、耐力性行走、力量性行走。带上计步器行走可控制步速,控制每天的运动量。

1、速度性行走 1步大概0.5米

速度性行走要求步态平稳向前,行程为3~4公里,步频较快,约每分钟120步左右。每周3至4次,推荐锻炼时间为下午3:00至晚上9:00。

快步走的目标是加强对心血管及代谢机能的锻炼,所以先要以正常速度步行5至8分钟,再降低速度步行1分钟左右,然后才开始加快步伐行走。

速度性行走的要领是快步走时,把胳膊稍弯曲,注意集中在肘关节的前后摆动。为了提高速度,可降低正常步幅(不要加大步伐)。必须注意呼吸方法,吸气时提扩胸腔,呼气时用力吹出。尽可能增加呼吸次数,通过主动的呼吸方式获取最大的吸氧量和增加胸腔运动。
快步走不但可以减轻体重,而且能减少患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心脏病和肥胖症的可能性。如果您健走是为了控制体重,同时每天还要控制饮食,少食多餐(原3餐变5至6餐,餐量不要超过原3餐总量),食谱的构成包括60%的主食+30%的蔬菜+10%的蛋白质和脂肪。

2、耐力性行走 每天1个小时

这种行走的要求是在一定的速度下(根据自己当前的身体情况)要有足够的时间,每天坚持1个小时以上。双手摆动,运动强度较高,效果较好,一般人只要身体状况许可,就可进行耐力性健走。百利达电子计步器可以帮助你早日达到你的预期运动目标,轻松掌握自己每日的运动量。

耐力性行走的要领是上半身略向前引,手肘呈90度,手臂摆动配合脚步快慢;步伐不必刻意迈开,但应以后脚跟先着地,其次是前足,最后脚尖蹬离地面,且脚步要放轻,以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速度快时,肩膀可随手臂前后摆动。

这种行走是控制慢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速达5公里以上的耐力走,可训练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胆固醇、三酸肝油脂与体脂肪,有助控制体重;而且对热的适应力会变好,同时增强骨骼、韧带与肌腱的强度,更能减少焦虑、抑郁,增强免疫力。

3、力量性行走 大步走,1步1米以上

力量性行走是指大步走、爬楼梯、在丘陵上走、爬山等。行者可以在平地可大步走,一步在一米以上,至少要迈到自己的极限。前腿尽量向前迈出,小腿和大腿尽量呈90度角,双臂前后大幅摆动,后腿打直。

大步走每天至少要走200步,方可达到锻炼目的。一次承受不了,可以分开,每次50步,一共凑齐200步。以大步走为代表的力量性行走可以控制糖尿病,对肝胆肾的刺激都非常好,还可以降血压。可以锻炼大小腿的所有肌群,人体有6条经络都在腿上,大步走可以很好地刺激它们。爬楼梯所消耗的能量是行走的5倍,一个台阶高度有16cm左右,对人体的能量消耗很大。

(文章选自tcychina 如涉侵权请告知删除)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