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年5月中旬我开始运动减脂减重,同年9月初胜利结束,今时今日仍健康保持、不曾反弹。整个过程可以浓缩成一部从“跑200来米就大喘粗气的跑渣”到“跑30公里还云淡风轻的跑者”的进阶史。
谈到我的半马进阶史,我要感谢三个人——杨伟峰、张建和我自己;能顺利地拿下半马,我靠着三颗心——上进心、虚荣心和恒常心。
起初我使用另一个APP,数月后因其经常丢失数据,我换用咕咚。如今能在咕咚上找到的最早记录是11月17日的一次骑行,随后的19日,有了第一个跑步记录。
跑完第一个有案可查的十公里后,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单次跑步距离都没有超过10公里。好菜不嫌晚,第一个中远距离终于在12月17号姗姗来迟,很快,“冲击半马”的口号也在11天后响起。
回想11月末到年底这段时间,我都应该在受杨伟峰杨老师的“诱惑”——这个全马330选手在书店发现了本《跑步圣经》,整天念叨着“书非借不能读也”,完事儿就天天去蹭书看,还不忘给我讲解应该如何正确跑步以及指正我的跑姿。当然,“半马”这个词出现的最频繁,在杨老师刻意的“循循善诱”下,我还天真地请他给我做了冲击半马的训练计划。
可能因为第一次就无补给无停歇地拿下了半马,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全程无补给无停歇地跑中远距离,直到最近才慢慢转变;除去口渴,第二天的大腿酸疼让我对首个半马刻骨铭心,那种不敢抬腿、全得靠挪的上下楼估计这辈子都很难忘却;首个半马是个槛儿,当我跑休一周后发现,再跑半马变得特简单,并且跑完第二天腿竟然也不疼了。
16年的郑开我的首马,首先值得书一书的是我的战袍。我可能许昌马协里是唯一一个把战袍涂鸦的参赛者:背面两个大字“许昌”,正面写着“I love my family”。相对于一本正经的爱惜,我觉得这样更有纪念意义,一来能在这个家门口的赛事上更彰显我大“汉魏古都”的风采,二来也借此机会向支持我跑马的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很光荣也很荣幸,我是许昌马协参加2016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的半马旗手,这也是本次郑开的“肉戏”。本着“旗在人在,人倒旗不倒”的信仰我接过了会长的旗,踏上了郑汴大道。起初,我和许昌学院的“帅气门神”周小琦一起迈过起跑线,小伙子年轻,我想着咱老胳膊老腿了可不能拖累人家,就给他说“你放开跑,甭顾及我。”谁曾想5公里后,反而是我兴奋地在人堆里窜来窜去把他甩开老远。7公里后,人群就明显不是那么密集,再不用在人缝里穿插超越求生存了,我要大步向前,我要“会旗所指,所向披靡”。路过补给点不吃不喝不停不歇,一路上不看风景不看美丽的拉拉队员,我强迫症似的满脑子都是:追上前面的旗,超过前面的旗!想想有点傻,甩开官方330兔子时,我还很鄙夷地想:啥玩意,跑这慢!
偏执的追旗超旗行为终于在半程终点完结了,我很欣慰,最起码当时视野可及的赛道上没有人在扛旗跑了。看着电子屏上的1小时54分,我摇着旗蹦跳着欢乐地闯过了终点。
郑开的洗礼,让我收获良多。随后我调整了训练方式,开始压低配速练耐力,并在四月初稳定突破30KM。我有信心有决心在16年下半年完成人生第一个全马,小四在此邀约:小伙伴们,2017年郑开全马不见不散!
纵观我的半马进阶史,历时三个月,从跑完累瘫到轻松完赛,从贪功冒进到稳中取胜,从无意中的恰巧科学到有意识的遵循规律,尤其是现如今,半马已成为每周例跑,跑完跑休一天就不碍事了。这种成功取决于我有三颗“心”:上进心让我充满正能量,让我能结识杨老师和张建等众多良师益友;恒常心让我能坚持运动,更能让我和这些跑友相濡以沫、长久交流;虚荣心则是把双刃剑,有时它能刺激你,让你勇于挑战自我勇于超越极限,有时它让你变得盲目,让你不自量力自毁长城。
(本文由咕咚用户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咕咚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