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爷爷,过几天我回来考试,考完试来看您。
爷爷:不是9号才考吗?
我:8号就考完了,9号的时间专门留出来了。
爷爷:好,爷爷等你一起吃饭。
是的,这是我爷爷。爷爷快七旬了,年龄比我们大,走过路的比我们吃过的盐都要多,而且心态也比我们好,精神状态更是略胜一筹。爷爷自带的标签是爱生活,爱家人。
爷爷的爱生活,围着中国的大江南北骑行了一圈。往小了说,就是去骑车旅游了;往大了说,那是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了。
今年5月23日,爷爷从银川出发骑行至黑龙江北极村,历时37天,行程4101公里。5月份出发的时候172斤,骑行结束153斤。
11月再从银川出发,途径延安-黄帝陵-法门寺-西安-秦岭-潼关-少林寺-郑州-安阳-石家庄,历时21天,行程2200多公里。
没有恒心和毅力的人,是绝对不会有骑行祖国大江南北的想法的,甚至可能连走一步路,爬一层楼梯都觉得自己是在卖命,这其实是我们年轻人的通病。跟爷爷相比,我们都是小卒,而且还是那种排不上名号的无名小卒。
爷爷骑行十年,从来不搭车,所以他骑行有一个原则:每骑行100公里要停下来拍照,以此证明自己没有搭车,也没有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骑行中国。
骑行的路上,艰难很是多。但我想爷爷完成梦想的心情,就像90后女孩周榕榕写的《死在路上也不错》那篇文章里展现的一样吧,既然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那就要坚持到底。既然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一定有毅力完成。
爷爷说:有时候遇到很差的路况,我一边骑车一边在想,我为什么要骑车?不禁这要面对这么崎岖不平的路面,还要遭受刮风下雨。到底是家里的饭不好吃水不好喝还是家里的床不够舒服,为什么就想着要骑车,出来遭受这份罪呢?
我问爷爷,路面不好,为什么不推着走呢?
爷爷回答我说,你压根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这样的路,如果前方都是这样的路,那从早走到晚也走不到头啊,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骑。后座的包经常会被抖散,一会骑行,一会下车绑紧后座的包,就这样骑过那些艰难的路况。爷爷说的时候,还乐滋滋的笑,仿佛骑行路上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没有任何艰难似的,其实是爷爷全部都克服了。
爷爷给我看他2015年的骑行日记,一部分是手写的,一部分是打印的。我跟爷爷说,手写的资料全部要珍藏起来。我喜欢手写的资料,手写的能更直观地有感受到有一份用心在里面。不过打印的部分,也全都是爷爷自己完成的。他自己学PS,自己做排版,自己装订,所以才有了我拿在手里的宝物。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却是爷爷认真做的。对于别人来说,这应该就是骑行的一些资料,但是对我和爷爷来说,这就是生活,是生命里的一部分。
俗语“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太符合爷爷了,不会的就自己学,还有不会就请教会的人,直到学会,直到做出一件像样的骑行纪录。骑行十年的生活不是几句话就可以写完的,所以骑行生活的文章未完待续......
现如今爷爷开始跑步了,还报了不跑就出局的活动,每天三公里,坚持跑一百天。
爷爷也下载了咕咚,我们也互粉了(插播广告:爷爷的咕咚昵称是@关东先生),我想这样我和爷爷就能每天互相监督跑步了,换句话说就是陪伴爷爷跑步,毕竟爷爷是我身边第一个主动跑步的长辈。
后面爷爷还计划玩铁三,我这个孙女可不能落下,要跟着爷爷的脚步一点点的向前迈进。
一百天,很短,一眨眼就过去了;但说起来又很长,坚持跑步一百天,一天也不落下,这是在考量我们的持久力。能坚持下来的人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但我知道,爷爷一定能坚持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天气,无论每天有多忙,这三公里定是要按时完成的。
爷爷骑行的路上不孤单,因为奶奶支持爷爷;爷爷跑步的路上也不孤单,因为我会陪着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