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手机摄影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摄像头像素也从原来的几百万飙升到现在的上千万。部分手机生产商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已经使用上了激光对焦、双镜头、大光圈大像素感光等技术。并且为了改善夜间成像质量和解决视频抖动等问题,很多智能手机纷纷采用OIS光学防抖。但毕竟相机模组受手机尺寸的限制,光学防抖也不能大幅改善视频录制的抖动情况,更别说运动的时候了。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一个更加完美的更人性化的手机拍摄产品的诞生....
2月23日,星期四,天气晴。这是个特殊的日子——我的生日!也是在这特殊的额日子里,我和DJI OSMO MOBILE邂逅了!
一收到快递我就迫不及待的把它拆开,包装盒简单大方,盒面上印有DJI OSMO MOBILE的字样和产品的外观图。小心翼翼的打开包装盒,呈现在眼前的正是我期待已久的DJI OSMO MOBILE了。我打量着它,我就像是欣赏一道摆盘考究的美食一样的认真,先给它来个开箱照。当我用手握起它时,我就想这样一直紧紧的握着它不放。DJI OSMO MOBILE本体,一体化的外形,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手柄,无论是上部的金属质感还是握柄处的皮革纹路,都让整机看起来高上大。手感也是好的让你几乎无法想象!过去早已经是对大疆的大名有所耳闻,今天有幸将大疆的产品握在手里,这感觉真的是超乎你的想象。开箱我们就不一一清点所有的配件了,但是要特别温馨提示哦:包装盒的盖子上有个配套软包哦,不要遗漏了哦!
拆箱完毕,让我们来看看DJI OSMO MOBILE的操作区。手柄正面顶部是DJI OSMO MOBILE 的主操作区,包括一个用于操控云台转动和镜头伸缩的摇杆,另外两个按钮是拍照按键和录像按键。手柄顶部侧面是电源开关,通过向下拨动来实现整机的开与关。手柄的前部有个类似游戏手柄的扳机键,虽说只有一个按键,却有“单击按住”、“双击”和“三击”三种操作模式,单击按住为锁定镜头拍摄方向,双击为云台回正,三击则为切换前后摄像头。在扳机键上方有一个3.5mm接口,但是这并不是接耳机或mic的,而是充电接口。需要配合专用的USB转3.5mm充电线。在手柄的侧面还有一个盘齿螺口,可以接加长杆或者三脚架。电池仓位于手柄底部。固定夹的大小可安装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智能手机,橡胶垫是全方位包裹的,这样智能手机的稳定性和防护性就无需用户担心。通过背面的旋钮控制固定夹的开口大小,左旋即松开,右旋则拧紧。DJI OSMO MOBILE的横向轴还有一个旋钮用以调整平衡,以免由于手机重心的不平衡而增加云台不必要的功耗。
大疆的产品(无人机、手持摄像机等)统一使用 DJI GO这个APP。此APP上手十分简单,界面很干净清晰。对于女生来说,APP的拍摄模式带了美颜功能,简直就是可以称得上是超级神器了(请原谅我就只有这点出息)。
在DJI OSMO MOBILE上,DJI GO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设置相机参数,并且通过蓝牙控制DJI OSMO MOBILE的云台移动,所以DJI OSMO MOBILE这块10.8Wh的电池足够断断续续使用半天。除了这些智能控制之外,DJI GO的视频、照片拍摄也有别于手机自带相机应用。以iPhone为例,iOS自带的相机APP通过牺牲视频视角换来了不错的增稳效果。有了手持云台后,相机的防抖功能就变得不再重要,因此用DJI GO拍摄的视频有更广阔的视角,便于取景。但DJI GO最高仅支持拍摄30fps的视频,可以算是一个遗憾。接下来就谈谈DJI OSMO MOBILE的重磅功能——智能跟随。DJI OSMO MOBILE的跟随则依赖于手机SoC,不同操作系统、芯片性能都会影响跟踪精度。在拍摄时我曾经尝试跟随人的面部,但是当拍摄对象转头看往其他方向时,DJI OSMO MOBILE就很有可能会无法识别跟踪对象。跟随对象与相机距离的变化也会让DJI OSMO MOBILE丢失目标,不过这个距离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因为这个跟背景环境有关系,简洁的背景可以提高识别率。总的来说,DJI OSMO MOBILE本体的功能并不多,而那些被大疆冠以“超越智能”之名的功能需要智能手机的支持才能实现。所以各位在购买DJI OSMO MOBILE之前,最好要确认自己的手机配置是否足够。在实际应用中,智能跟随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功能。
在体验过程中,感受最差的就是手机太耗电了,我用的是iphone7,不知道其他用户用其他手机感受如何。体验过程中,感受最好的就是DJI GO内置的智能跟随、移动延时摄影等功能,并且可以拍出些不一样视角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