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污染已和气候变化一样,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自19 世纪早期塑料诞生后,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废弃的塑料垃圾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回收利用,大部分只能通过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来处理,最终会有超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不经处理直接丢弃,这些垃圾在风力的影响下进入河流,然后汇入海洋。
海洋中数量惊人的塑料垃圾大多来源于亚洲和非洲的河流,联合国有一项名为《由陆地排入海洋的塑料废物》的研究报告就表明: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五个国家排入海洋的塑料废物量,大约就占了总量的一半。
面对日益严峻的塑料污染,已有多个国家纷纷走上了“限塑”或“禁塑”的道路,齐心合力的治理白色污染。如今,全球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及地区相继推出有关限塑,乃至禁用塑料制品的政策。
不过在生活过程中,很多时候无法避免产生一些包装。比如说,在越野过程中,长时间越野需要补充能量、补充水分,为了减轻负重,很多时候会选择比较轻便到塑料包装。
相信每一个热爱越野的朋友都有一个困扰,如何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好好的吃掉补给,同时不给自己增加负担?
这个时候,可降解的包装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今天,馆姐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gone(无踪)”。它是一种环保营养补给品,它有专为运动员设计的环保包装,可降解,无需担心会污染环境。
营养对耐力运动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不仅需要在运动前后补充营养,在训练项目甚至比赛过程中也十分必要。“gone(无踪)”便能提供方便省力、节能环保的便携式运动营养方案。
大部分用人造塑料制作或包装的一次性产品都可以利用生物塑料进行重新设计。在wright此次推出的作品中,生物塑料充当了能量凝胶的容器,能量凝胶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常在跑步或自行车等耐力型体育运动过程中使用。
现有的能量凝胶产品大多利用表层附有塑料的金属箔片包装,而“gone”则能让运动员直接丢弃包装,完全不必担心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包装可以直接被扔到路边,在降雨和地表微生物的作用下,几天之内便可完成降解。根据实验,这种材料即便直接扔进水中也不会对周边水源PH值产生任何影响。
这一设计作品的基础是一种可食用生物塑料,其原料在当地杂货店就能找到。生物塑料是利用天然聚合物制造的类似塑料的材料,与人工塑料截然不同。此次项目使用的原料来自木薯粉与马铃薯粉,淀粉类物质被柠檬汁与白醋等酸性物质分解,在植物甘油和琼脂的作用下结合在一起,琼脂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胶制品。
相信,“gone”的推广与使用一定会是革命性的!希望我们可以早日告别塑料污染,还地球一片纯净。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