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跑步伤病,你得这么做!
.
FITMORE官方账号签名在路上
阅读 521409次


随着跑步风潮的盛起,越来越多跑者因为错误的技术及观念、还有陡升的跑量及过度的热情而导致运动伤害。这些运动伤害不只让跑者灰心丧气,也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在休息及治疗上。




有许多的跑者都有这个经验:训练的过程总伴随着受伤、治疗、调整和康复。通过理解跑步的知识及伤害调整的法则,跑者将不会将太多时间浪费在养伤上,而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及训练。


1.了解你自己的极限




许多跑者都有这个问题!物理治疗师及生物力学专家艾琳‧戴维斯博士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门槛,有些人的周跑量是80公里,有些人只要周跑量超过50公里就会受伤。


首先是要理解自己的跑量极限在哪,而后再随着训练进行每周的微调。尽管跑步界有10%提升的理论(每周提升前一周跑量最多一成,上周跑50公里,下一周最多只能跑到55公里),但部分生物力学专家仍认为10%太高,最稳固的提升是周提升3%,在对一般人的16周马拉松训练循环中,周跑量提升3%的人几乎都能无伤无痛完成比赛,并平安健康的跨过终点线。


给你的建议


把自己当成乌龟,而不是飞奔的兔子。逐步提升你的训练量,用3%~10%都可以,依照你的习惯与体能状态做调整。在训练上,也可以采用强度日训练一天,轻松训练两天的方式做交叠,也可以让跑者身体充分休息。


2.与身体对话


这几乎是最有效的老生常谈。跑步过程中不时与自我对话、会不会喘不过气、心跳是否过激、状况如何?肌肉是酸痛还是受伤疼痛?




许多人在跑步过程不聆听身体回音,所以常导致训练或赛事完成后,出现了无征兆的受伤或肌肉发炎。「我能理解跑者的疯狂,」物理治疗师费博说:「但更期盼他们,在受伤之后能找到令他们受伤的根本问题。」聪明的选手要懂得收放自如。


给你的建议


如果发现有伤痛的征兆,建议停休三天,尝试水中走路、骑自行车等交叉训练。第四天之后开始恢复跑步,一开始只要慢跑就好。运动量跟强度都要减半。别担心,休息个几天不会让你的体能下滑。但适当的像梯形缓升的训练强度与跑量,将有效减少你受伤的时间。如同前面说的,聪明的选手要懂得收放自如。


3.缩短你的步幅




乍看之下有点突兀,但事实上每个运动力学、跑者及物理治疗师都提到这个问题。在几次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短缩百分之十的步幅距离将有效降低应力性骨折及膝盖伤痛问题。


简单地去想:跨步过大是导致跑步效率降低、与受伤问题增加的常见错误。如果你稍微缩短步幅,你将能更『轻柔』的踏地以降低冲击力。


在很早以前,跑步步幅被认定是无法修正的。但随着运动科学的研究,已经确认跑步跟走路是可以通过训练及调整进行改善,并从而降低受伤风险。这也是为什么随着竞赛距离越长,跑者的步幅将会相对更加短缩。


给你的建议


学习跑步技术。只要稍微调整降低自己的步幅距离,就能开始降低受伤冲击力的几率。「短缩步幅会让你跑得更好,」运动力学博士说明:「将有效改善你频繁踏地可能导致的受伤问题。」必须承认调整步距并不容易,所以必须花一些时间调整,何不就从现在开始呢?


4.利用力量训练平衡你的身体




力量训练是容易被遗忘的运动妙方,根据物理治疗师指出,许多跑者都忽略重量训练是训练中的一环。缺乏重量训练的结果是肌肉耐受程度不足、动作技术的环节不够力将无法传导动能。


在费博的物理治疗所内,许多人的受伤问题都能通过肌肉力量训练进行康复而后改善。「很有趣的地方是,」他说:「通过臀肌的训练与加强,外展肌、内收肌等肌群的强化之后,很多人的膝盖伤痛问题都获得了改善。」


给你的建议


不需要锻炼粗壮的健美选手肌肉。你只需要足够的核心力量,还有臀部、下肢如大小腿的训练。这些训练除了肌肉力量强化外,也有助于定位你的下肢关节使得它们没有移位或姿势错误的问题。善用力量训练,去增加自己在跑步过程上训练不到的肌肉群。


5.遵照RICE受伤对应原则


当你出现关节痛或是肌肉疼痛,没什么比R(休息rest)、I(冰敷ice)、C(压迫compression)及E(抬高elevation)更好。但许多人都把眼光注视在I(冰敷)上,而忽略了休息、压迫及抬高。冰敷确实有助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炎问题,但不会让你的肌肉组织愈合。而许多运动人士在冰敷之后仍然出发运动,没有给予组织休息时间,只会造成恶性伤痛循环。



于是乎迈阿密的骨科专家布鲁斯威尔,在RICE前新增了P,P代表着保护,代表的是保护(protection),呼吁运动员即刻运动中止直到伤势问题被消除。


给你的建议


受伤初期立刻停止运动,休息个两三天,同时也可以开启RICE模式。每一天冰敷数次,每次10到15分钟,自制冰袋或是泡入冰水中都可以。再来则是利用绷带或是束腿套之类的物品,限制肢体的肿胀,同样能降低发炎及缓解疼痛。如果你迫不得还是要继续跑下去,那就就尝试穿上压缩腿套继续吧。


6.跑接近水平平面的道路




道路的斜面或许是最少研究的项目,但确实是造成跑者受伤的原因,这里并非指的是田径场的曲度,而是公路两侧边的斜面。


一般平铺路面时,道路中线都是较多平坦面,而道路的两对侧就会矮一些、呈现一个微小、难以肉眼查窥的斜面。所以许多马拉松赛,精英选手们都会尽量集中跑在路中央,除非是转弯或是拿取补给才会到外线边际。


长期沿着道路的一侧跑,将使得你的臀部无形中遭受不同的压力。想像以长短脚的动作去跑。


给你的建议


要逃离公路上的训练不容易,也不可能鼓励选手跑路中线,所以在跑步训练时要多感受臀部的压力,当你感受到有可能受伤时。就必须把练习场地换到田径场,除此之外也可以透过肌肉力量训练去调整不对称肢体的补偿问题,或是前往草坪地进行调整。


重点不是地面的不平坦,而是因为不平坦地面而造成单边施力的毛病。


7.不要太常做速度或强度训练




受伤与强度训练也有正相关关系,无法否认强度、速度训练与受伤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周两次以上的强度训练而没有相对的恢复,就有可能埋下受伤的种子。即使是训练有素的选手,也必须在强度训练与恢复休息中取得完美平衡。


休闲跑者应该只维持一周一次(至多两次)的强度训练,而且必须谨记『该放则放』的原则。通过强度训练你可能能提升5%的速度能力,但相对的也提高15%以上的受伤机会。这是个很可怕的投资回报率。


给你的建议


相信每个做速度训练或间歇训练的人都有特地的目标,但请牢牢记住,即使是奥运水准等级的选手,在他们的训练安排里,速度训练也只占总训练量5%~10%,而他们使用的配速,也只比5公里竞赛成绩还要快上一些,而非全速。


如果你曾经有受伤问题或才康复回来,建议先以略慢于节奏跑的配速进行训练。


8.拉伸腿后侧的肌肉




尽管伸展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在医学研究内,伸展仍旧有它的效果。不只是增加肌肉柔软度,也可以增加关节运作的肢体能力。而伸展腿后侧肌群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腿后侧肌群主宰下肢肢体肌肉的绝大部分。


腿后侧肌群包含臀部肌肉、股二头肌、跟腱及比目鱼肌、肺肠肌,包含足底筋膜炎、跟腱炎及二头肌拉伤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医学治疗中心认定下,拉伸腿后侧肌肉远比前侧更重要的多。


给你的建议


几乎没有证据显示拉伸会导致受伤。但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疑虑。最好的伸展是搭配一开始五分钟到十分钟的慢跑,让身体发热肌肉充血在做伸展。或是直接进行简单的动态拉伸。


9.交叉训练提供主动恢复及休息




跑步时的冲击力几乎是体重的三倍,下坡更是剧烈。跑步过程中肌肉、关节及结缔组织都会吸收冲击力,也因此所有专家都同意跑者们每周安排一天休息日,如果是带伤的跑者,更建议是跑一天休一天等方法进行轮替,这时候,交叉训练提供了最好的主动恢复。


给你的建议


通过交叉训练,诸如自行车、椭圆机、游泳、轻量的重量训练都可以。但有些交叉训练跟部分症状伤害有冲突。所以还是要从伤势问题与训练项目做交叉鉴别。


跑步膝:建议游泳,自行车固定骑行台需考虑


髂胫束摩擦症候群:建议游泳,其次固定骑行台、划船机


小腿拉伤、跟腱炎:建议游泳,其次固定骑行台、划船机


足底筋膜炎:建议游泳,其次固定训练台、划船机


胫前肌发炎:建议游泳,固定训练台需考虑


应力性(疲劳性)骨折:建议游泳,骑行台训练需考虑


10.选合脚的鞋




厚底的跑鞋到简约的五趾鞋,每一款不同的鞋都主打着不同的演进科技与主题。但没有医生会说,哪一款鞋能有效消除足底筋膜炎问题,或是哪双鞋能治疗膝盖伤害。一个在跑鞋业从事14年的老店员说,鞋子的重点是合脚与舒适,且最适合你跑步。


给你的建议


不要期望用鞋子去修复你从跑步得来的伤痛,技术上的问题必须交给跑者进行修正。根据科学研究,最好的鞋子几乎都是最合脚的鞋子。不要纠结于跑鞋的品牌和功能,选合脚且轻盈的跑鞋就对了。


原标题:远离跑步伤病,请听取这些专业建议


(本文原载于全球铁人三项资讯,经作者授权转载)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