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跑步到底会伤到哪里?
膝盖吗?最新的运动学研究表示,正常合理的跑步并不会让你的膝盖受到伤害,更不会让我们患上心脏病。下面这四种伤痛,才是真正需要跑者们关注和留意的。
问题描述:跟腱,是由连接小腿后方肌群与跟骨的带状肌腱纤维组成,张力通过肌肉收缩传递到跟腱。由于跟腱的横断面较肌肉组织小得多,约1:60左右,故而跟腱组织负担的单位张力远高于肌肉。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反复过度牵张力导致的。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可能会引起跟腱炎。
风险:跑上坡路时会增加小腿和脚跟的负担。
解决方法:提踵练习。右脚站立保持平衡,脚跟抬起,左腿在身后抬起,右脚脚趾着地,然后脚跟落地,每条腿做2次,10-15次未1组,每周做两次。这个动作也可以搭配哑铃来完成。选择适合自己重量的哑铃,双腿并拢站立,每只手一个哑铃,脚跟抬起,同时胳膊弯曲,完成整个动作。
问题描述:髂胫束是位于大腿外侧的纤维组织,能对膝盖和臀部起到稳定作用。如果你在跑步时,臀部和膝盖扭动的太厉害,髂胫束会摩擦股骨外侧髁,这是大腿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会造成膝盖外侧的疼痛。
风险:如果你的跑步步幅过大,会给膝盖和髂胫束增加压力。
解决方法:首先缩小步幅,将步频提升5%-10%,避免脚跟用力接触地面,让膝盖保持弹性,这就是跑姿的正确性。所以,大部分跑者的膝盖受伤并不是因为跑步,更多的是因为跑姿不对引起的。后面,加油君会用专门的文章来讲解跑姿的问题。此外,利用泡沫滚轴进行拉伸也是降低髂胫束综合症的方式。
问题描述: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时间的逛商场、没有热身的登山健身、长时间不间断的徒步旅行,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走路过程中,还穿了双鞋跟很硬的鞋。足底筋膜炎最痛苦的是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一瞬间,疼痛非常剧烈。
风险:足部肌肉弱化会压迫足底筋膜。
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体重,避免加重脚部负担。运动后或者下班后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脚筋。同时,你也可以坐下用脚轻踩球状物(比如网球),用脚底轻轻滚动,按摩刺激脚弓。
问题描述:“跑步膝”通常被认为是跑步等运动造成的膝盖伤。典型症状是膝盖附近疼痛,长时间保持膝盖弯曲坐姿、下楼梯或者走小坡路时,膝盖疼痛更明显。但是,跑步到底会不会增加关节炎发病几率呢?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一项涉及7.5万名跑步运动员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只要一开始膝关节很健康,跑步就不会明显增加关节炎风险,有些人到中老年时仍然可以继续慢跑。慢跑者罹患关节炎的风险其实比不常活动的人群更小。
风险:跑步时尽量避免崎岖不平的路面,如果有参加越野赛的想法,一定要准备专业的越野跑鞋,这些都是减少跑步膝的预防措施。
解决方法:加强臀部肌肉锻炼,因为它可以控制你的大腿骨。可以试试下面的这个练习,每组10次,每天做三组。站姿腿部外展:站姿,一只脚套上一条阻力带,带子的另一端踩在另一只脚下面,方便调节长度,控制阻力,套着阻力带的腿向外伸展2秒钟,返回2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