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马替跑猝死索赔案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请求
健康时尚
.
咕咚跑步签名在路上
阅读 647075次

18.jpg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文章至运动圈或朋友圈

参与文末评论互动,有奖品拿哦~


9月21日下午,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就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者”猝死索赔案开庭宣判,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赔偿诉讼请也就是说,厦马海沧半马赛事方与转让参赛名额者李某无须承担责任,替跑者吴某为自己行为负全部责任。原告方当庭表示不服判决,将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厦马替跑猝死案:赛事方与转让者无须担责


2016年12月10日的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吴某佩戴李某转让的“F12530”号码布进入赛道参赛,在通过终点后不远处摔倒,出现心跳停止、呼吸微弱等情况,经赛事医护人员临时救护后,被送医救治,于当天上午11时33分经抢救无效死亡。


1.jpg


事后,死者吴某家属将赛事运营方和转让号码布者李某华告上法庭,要求赛事运营方和李某连带赔偿吴某钢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123万余元。


死者吴某曾参加过泰宁环大金湖世界华人马拉松赛并顺利完赛,应知晓马拉松赛事的运动风险及有关规程,在明知号码布不能转让的情况下却仍然受让,并通过检录参跑,属于自甘风险。


虽然赛事运营方对案涉赛事的检录管理存在过失,李某华违规转让号码布让他人“替跑”存在过错,但均不能认定与吴某钢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法院因此认定,赛事运营方与李某华无须对吴某钢的死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马拉松替跑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纵观中国这几年的马拉松赛事,在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替跑”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大有形成一个“地下市场”的趋势。


在去年的北京TNF100越野赛中,一位8岁跑者14小时完赛,引来赞叹声无数,但事后却陷入了年龄不达标的“替跑”风波。上海马拉松同样也出现了替跑问题,主办方一次性“抓出”了7名替跑者。再到厦门半马又出现了30名替跑者,更让人心寒的是,替跑猝死者吴某就是其中一位。


1.jpg


2014年,在张家口市举行的草原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名50多岁的参赛选手猝死。事后,赛事组委会发布公告称,这名出事的跑者是借用他人的身份参赛,保险公司对其意外身故不予理赔。赛事组委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还是为其家属提供了救助金。


一般马拉松比赛都会给参赛选手买保险。如果一名参赛者是冒名顶替他人,若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将不予赔偿。替跑的风险不止在于保险,如果跑者真的在赛道上受伤或者出事,不管是紧急联系人还是血型,这些信息都没有,很容易延误一些救援的关键节点。




北马套牌跑者被曝光,5人用同一号码


北京马拉松于上周日顺利落幕,在对北马组委会和赛事保障一片赞誉声中,跑友共用号码簿一事还是发生了。一张照片引爆了朋友圈,三名佩戴同一号码簿的跑友站在北马起点合影。随后经过赛场照片对比,佩戴D0198的参赛号码的选手竟多达5人。


4.jpg

3.jpeg


对此,北马组委会在官方账号上发布了关于核查违规参赛行为、维护赛场秩序的声明。组委会表示将根据现场图片、录像等线索查证替跑蹭跑者身份,一经核实,将对其进行终身禁赛,并报请中国田协追加处罚。


8.png


其实,这5位同号码的选手有3人在2017年北京长跑节中也曾出现过,并且也是利用套牌的形式进行参赛。而本次北马出现的同一张号码簿问题,也属于替跑范畴。


5.jpeg

6.jpeg

7.jpeg


哪些行为属于替跑范畴?


1.雇佣跑步“枪手”

2.私下交易转让

3.免费赠与他人使用

4.复制他人号码簿

5.伪造号码簿

6.使用往届或其他比赛号码簿

7.不佩戴号码簿蹭跑


但在类似北马这样的大型赛事中,替跑正在变得更加困难。近几年的中大型比赛都会邀请多家第三方摄影机构在多个关键地点拍摄照片,一位摄影师一场比赛拍摄的照片可达六位数之巨,任何的“李鬼”都无处遁形。


20161121110300_87805.png


举证手段如此丰富,组委会可以安排专门的人手对海量照片进行分类甄别,软件开发公司也可以结合车辆和面部识别系统,开发自动的预警和上报汇总功能。其次是举报。比赛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邮件、田协网站,都可以接受举报。




替跑情况该如何预防和解决?


1.参赛装备不能代领

目前几乎全部的比赛都有本人才能领取的要求,旨在从源头堵住号码布的随意外流。但此举也会造成双方的一些不便,要么跑友要提前到达比赛地,要么志愿者要在比赛前一天延长服务时间,两害相权取其轻。


2.一次性手环

国内近两年已经引入了这种在国外较为普遍的方式,在领取参赛物品的环节热压不可拆卸的一次性手环。不过这依然有漏洞,在手腕涂抹肥皂后,用细绳慢拽就能取下。



微信截图_20170922190241.jpg


3.面部识别系统

这次北马剑走偏锋,用了荧光检验,但是检录区并没有设置硬隔离,而是人肉分流,这可能是导致一小部分替跑者浑水摸鱼的原因。再者,也有可能是已经检录成功的选手,在隔离栏传递出真号码布,让替跑者戴上进入。


4.检录芯片,核实身份

检录环节增加芯片验证,而且要口报身份证号。很明显,这样无疑会耽误一些时间,浪费一些人力成本,再者带着身份证参加比赛也是不便。目前尚无比赛采取此套措施。根据某位替跑者照片中号码布已被折叠多道的情况来推测,这次北马的替跑者们,很有可能并没有在号码布背后贴上芯片状物品。


23.jpg


5.结合照片系统

业内多家摄影服务公司都会提供海量的照片,有的摄影师一场比赛就要拍上万张。服务公司已经有成熟的分类检索系统,搜索参赛号码,所有相关照片都会列出。假如能够在发枪前和比赛前段完成照片的同步上传,配合预警系统或人工检查,也是可以在比赛结束前预防的。


6.结合个人征信系统

还有一些跑友认为,防止替跑应该将冒名顶替与个人征信系统关联。只要查到一次替跑的,替跑和被替跑不仅不得报名参赛,个人诚信失分,还对个人银行贷款等经济行为受到影响。



赛事方更应该加强管理措施


这起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猝死案的一审宣判,基本表明了法院对于替跑的法理认定,也即赛事方不承担责任,但这并不表明赛事方可以由此降低对参赛者的监管监督责任。


事实上,借助越来越丰富的科技手段,赛事方将有更多方式来确保参赛者的真实性,同时为参赛者提供最佳的应急救援,同时赛事方责任重大,他们必须将维护公平正义和确保赛事安全的使命担负起来。


399384d72ec844459c997d28c31db8ec_th.jpeg


如果国内各项赛事联动起来,可以形成更有力的防范措施。比如,所有马拉松赛事联合起来,统一制作出黑名单,将那些钻空子、漠视规则、对办赛造成极大风险的人,没有资格参加比赛。


若探寻更深的层次,在违反规则的背后,马拉松文化的层面之上,还有“跑步知识”、“跑步礼仪”不一而足,比如,科学化训练、避免发生伤病,比如不要光膀子跑步、不要在赛道上与他人抢夺水和饮料。



杜绝替跑,从我做起


对于厦马替跑者事件猝死者吴某的家属而言,无疑是非常痛苦的。据报道,当时接到丈夫吴某猝死消息的梁女士犹如晴天霹雳,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他有多年运动的习惯,平时一周跑步两次。厦门半马是他第二次比赛,第一次是2016年10月16日在福建泰宁参加半程马拉松,成绩是475名。而且,从2016年开始他还陆续接受铁人三项的训练。”


24.jpg


“他已经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离开意味着这个三口之家就没了。我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在别的家庭里发生,这种悲伤不是所有人能体会的。”回忆起丈夫的过往,梁女士难掩悲痛心情。


严守底线、维护公平、正义的参赛环境不仅仅是赛事方的责任,也是每一名跑者的责任。一旦被查证属于冒名顶替他人参赛,若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将不予赔偿。替跑也很有可能最终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让家人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所以,杜绝替跑,从我做起。





【有奖互动】

你对马拉松替跑这件事怎么看?

快来评论区写下你的答案吧!

我们将会从中选出1名幸运星,

送出精美的咕咚运动装备哦~



赛事推荐


科隆线上马拉松


博登湖线上马拉松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