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跑步是从自己开始,爱上跑步是从助盲开始。
16年7月28日的下午,看完一部韩国电影《我的马拉松》,迫于激励,迈出了自己跑圈的第一步,慢跑加快走了3公里多,耗时25分钟。恰巧这天是自己的生日,便将7月28日定义于自己的跑生。
性格使然,也是想尽快跑出囚禁自己已久的黑暗,就在下班断断续续的公路奔跑中,在时坏时好伤伤休休中,10月30日,3个月用伤痛换来了第一场全马,泰安马拉松,完赛时间5小时20分,排名1169。“520”这个数字我是即爱又痛,对于很多身边的人而言,我成为了他们的目标;对于真正的马拉松跑者而言,我成为了他们眼里口里的一种对于马拉松不敬畏和不鼓励的行为。当时我不以为然,什么敬畏不敬畏,42.195公里也是我拼命跑下来的。
泰马过后,跑友介绍我去奥森,那里是北京跑者的朝圣之地,有众多的跑团,不计其数的跑友。在那里和团队一起挥汗训练;和跑友一起比拼配速和距离;在那里,第一次跑入雨雪里,第一次将配速跑进4分内。那个时候,为了一时炫耀,配速和距离是秒时必争的。直到跑步到了筋疲力尽的瓶颈期,身体的疼痛越发厉害,这才深刻意识到,在被别人羡慕之际,要靠药物维持荣誉时,两者共同迸发出的伤疾,竟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偶然间得知“何亚君助盲团”的小云姐在招助盲团陪跑员。当时我并不知道奥森有这么一个团体,我也不知道盲人在如何看不见的黑暗世界里奔跑,仅仅是当下有空,想尽一份微薄之力,便顺手报了名,进了助盲团的微信群。
3月4日周六,一大早我到了指定集合点。很好奇的是当时竟有志愿者问我是不是盲友?大概是自己生来眼小,容易被误会。
那天,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看到白色眼睛,那种白,纯洁,没有伤害的白,让人有一种忍不住去看而又不敢多看的心痛感。一阵忙碌喧嚣后,我被分配到一个体型偏胖,配速7分的盲友身边。
盲友是刚开始跑步的,速度不快。跑跑停停,绕了奥森南园一圈,5公里。这5公里,用助盲绳忐忐忑忑地带着他,小心翼翼地问他如何致盲?什么时候开始全部看不见?致盲后对生活的各种影响?每一个问题,他都像背书一样脱口告诉我他的答案,或许是被问的次数太多了,他回答的次数太多了,自然而然的成了常常萦绕在嘴边的话题。
明白过来的我很少再问这些问题,因为想到如果自己某天时不时都要回答相同的问题,会很心烦,过分窥探他人隐私也会显得不尊重。惭愧的是,首次助跑的盲友尽管后来在奥森仍遇见过几次,依然不知晓他的名字。
第二次参加助盲跑是3月7日的一场“私奔”,团长何亚君刚好早上要去跑步,我便毛遂自荐去陪跑。在进助盲团微信群的那天,其实我曾在网上查阅了关于团长的一些资料和新闻。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盲人跑者、盲人慈善家(还可能会有一定的大脾气)。
会面助跑后,展现眼前的团长却是大男孩性格,会奋不顾身地奔跑。虽然不再年轻,他身上有朝气的阳光,也有风雨后的坚强。他很健谈,会和你分享团里和他身边点点滴滴的故事,让人很自然地成为一名倾听者。
在他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很多可以激励自己去前进的东西,找到了跑步除了配速和距离之外,更值得骄傲的地方,那便是带他们一起跑出黑暗,感受整个世界。
团长说,团里有很多能完赛全马的盲友。雪松是其中之一。“何亚君助盲团”第4届长跑节于4月8日在奥森开跑。有幸成为雪松的两名助跑员之一。刚看到人员分配名单时,雪松430的配速,真得是吓到我了。伤愈中的自己跑这个配速确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没有拒绝。
和雪松成为好友后,在他的朋友圈里,我看到了雪松的各种跑步比赛记录,甚至还有越野。第一次合练,他的腿是伤病状态,只能跑小碎步,配速不快,坚持了10公里。跑步聊天时发现我们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表面上会接受别人的意见,私下里还是会坚持自己的主见。我告诉他伤病要好好休息,最好休跑。劝说之外,我知道即便有伤,他还是会坚持跑。第二次合练,坚持了15公里,腿伤比第一次更明显,中途甚至走了一段。
在别人眼里,他一直是长跑节的No.1选手,他不想让支持他的队友失望,更不想让自己失望。曾经有朋友说过,坚持好的会越来越好,执着坏的会越来越糟。长跑节这一天,雪松坚持在负伤情况下,依旧跑出了男子组第10名。这个成绩,我想雪松是有遗憾的。
助跑一个多月,陪过诸多盲友。因为失去了视觉感官,盲友没有距离感,能够奔跑起来,相对于视力正常的人,他们会更加盲目开跑,激动,闯劲十足。
曾在朋友圈写道:“跑姿之外,说的最多的都是别把自己当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一样去训练,他们的跑步目的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拼成绩,靠成绩找出路,而我们已有跑步以外的工作谋生。他们的教练和老师对他们进行魔鬼训练,是因为他们有专业的后勤医疗团队,并且他们面对惨烈的竞争环境,众多的替补人员在等待出发,争先恐后。专业的人员为团队为荣誉而跑。而我们,纯粹是为了自己而跑。跑伤于我们的,不仅是身体,更有工作。毕竟,生存之计,受伤后大部分人不可能马上放下工作,长时间去疗养休息。所以我们要放慢脚步,享受跑步。”
敬畏,不是鼓励牺牲,而是激励重生。在获得重生后每个人都会变得坚不可摧。
盲友仅是眼盲,而我们大多数是心盲。学会认真跑步,才会由衷的爱上跑步。陪跑路上低浅体会,来自一起跑步的盲友,谢谢你们,带我跑出曾经滞留内心的黑暗地带。
“何亚君助盲团”,成立于2015年5月,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在全盲团长何亚君和全体团员的不懈努力下,现在已经由最初的七八个盲友发展到今天的上千名盲友 ,志愿者团队也达到了600多人。中国盲人由于缺乏体育锻炼,长期封闭在固定场所,平均寿命只有50岁!由于社交范围狭窄,受教育程度偏低 ,很多盲友知识面有限,也找不到人生伴侣。盲人团长何亚君架起了这座由爱心志愿者与盲人朋友的桥梁,让更多的盲人走出了家门,增强了体质,丰富了见识,找到了幸福, 让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认可 。盲友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也愿意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用他们的双手送给人们健康,并努力培养好自己的子女,让盲人的下一代成为了社会栋梁。
每一次帮助都会让我们团队变得更美好;
每一回支持都会让我们团队变得更坚强;
每一点进步都会让我们团队更加有动力;
每一声祝福都会让团队的道路越走越长;
公益路上,有你,有我,有他!
助盲同行,有爱,有心,有家!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文章来自:何亚君助盲团助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