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迈42K跑鞋-不断进取的超越
.
R月光雨签名在路上
阅读 79622次





前言

接触必迈,是从咕咚购买必迈竞速短裤开始,而了解必迈跑鞋,是在Mile21K的上市,6'30"的适宜配速和21KM的适宜距离的Mile42K还不是我们这些跑步老鸟们的菜,认为必迈在跑鞋方面需要走的路还很远。3月中旬Mile42K上市后,看到其大幅提升的功能和品质,说实话其实是心存疑虑的,但其超高的性价又让人心动。为了今后给自己给跑团的友友们挑选一双性价比超赞的跑鞋(毕竟随着跑量的增加,一年好几双上千的四大慢跑确实hold不住),就有了这次众测申请。感谢小党的信任,给予了我这次评测的机会,为了这次评测,为了解答心中的疑虑,这次我也是拼了,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跑步9次,行程136.8公里,在各种路面,用各种配速进行体验,总算解答了心中的所有疑虑,下面就是我对Mile42K的良心评价,希望能给看到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必迈男子Mile42K专业公路跑鞋荧光黄 款号:XRMC005-2
¥399.00
必迈女子Mile42K专业公路跑鞋荧光黄 款号:XRMC006-2
¥399.00




外观及穿着感受

收到鞋后真正知道了宣传中“即使一个包装也不放过”的理念是什么了,这双必迈42K的鞋盒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型鞋盒设计。抛弃了传统的纸盒,采用竖式气囊的排列,每一根气柱都充满气体,气柱厚度足也足够,抗压能力也比较强。这样的设计无疑是网上销售,物流运输的最佳选择,既防止了被挤压又可以避免因为快递问题造成的损坏。而且气囊防水,不怕雨天,防潮性能超佳。另外鞋盒上货号、名字、产地、颜色、尺码等跑鞋参数一应俱全,右边还有必迈的二维码,让跑友想要了解必迈更容易。

盒子内退货政策、卡片一应俱全,还有必迈写给用户的信,处处体现贴心之处。



填充物也全面革新,摒弃传统纸团,与鞋盒一脉相承,采用气囊式设计,支撑效果更加良好。



我选的颜色是荧光黄,大面积荧光黄于泼墨黑撞色,使鞋子整体看上去非常的亮丽。内侧和外侧形成一个对称式设计,看上去很协调。在后侧有着这双跑鞋的寓意——42.195,对应了42K的品名,在后跟上有一个像汉字“必”的logo,非常的霸气,且带有3M反光效果。



鞋头部分采用传统的前翘式设计,而且防撞鞋头的功能性设计,使运动中脚趾部位不容易受到冲击,并紧密包裹脚趾在运动中更容易发力。符合人体运动工学能对脚提供更好的保护。后跟立体稳固装置,内置的TPU更加强韧支撑和立体保护,后跟领口里外翻及高弹泡棉稳定包图覆,大大的降低了奔跑运动时后领口与脚踝的摩擦,因磨擦导致脚踝破皮受损,从而更好的保护脚踝。



鞋面采用一片式设计,使用无缝贴膜工艺搭载贾卡提花网布,网布和支撑材料粘合在一起,体现轻质包裹和透气贴合性能。


中底方面,42K采用EVA四重密度的设计,能提供卓越的全掌缓震、持久回弹和稳定支撑性能,有效缓解在运动中身体与地面对脚步的压力。而且内侧能够很明显的看到一部分爆裂纹的设计,一按就感觉硬度较高,应该是抗外翻设计,达到精准支撑降低运动损伤的功能。大底方面,采用全新底纹融合耐磨橡胶,功能性上满足防滑功效。



内里走线缝合细密,做工扎实,这在国产跑鞋中是不多见的,也足以证明必迈人精益求精的态度。



必迈的尺码算是比较标准的,我的脚长250mm左右,穿40.5码的较为合适,双脚在鞋内需要一定的空间舒展。(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我平时穿40的鞋,第一双k21选的40.5,平时穿还可以,结果第一次全马两个大拇脚趾甲全跑掉了,以后穿Asics都是选的41.5,saucony、brooks、NB以及上次评测的阿野,我穿41很合适。)系紧鞋带以后,中足的包裹感相当强烈。

单只称重301克,和说明上298克稍有出入,穿上感觉还是比较轻的,对此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42K的鞋带就差强人意了,虽然鞋带上加入了3M反光材质,让夜跑更加安全。但是,材质偏硬,容易松,在9次跑步体验中曾松开过3次。而且如果用我常用的系鞋带方法(见动图),稍微有些短了。




跑步测评

收到鞋后第二天就开始了跑步体验,我选择的体验地点是我所在的小城的漯河沙澧风景区,这是河南省唯一被命名为体育主题公园的AAAA级景区,沿穿城而过并在市中心交汇的沙河和澧河而建,全长33KM+,主步道以彩色柏油马路为主,砖路为辅,比较平坦;景区内还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还有众多稍窄的辅步道,有大量弯道和坡道,。



1、5'30"配速磨合体验。

前两次跑步我使用42K宣传的5'30"的适宜配速进行磨合,选择的是彩色柏油马路,距离都是10KM左右。初次上脚的感受就非常好,而且越来越舒适,缓震效果和回弹力能明显的感觉到,初次体验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



2、逐渐提高配速并在名种路面进行体验。

在5'30"配速的完美体验后,我开始逐步提高配速并在柏油马路、木栈道和塑胶跑道进行了三次分别12KM、16KM、14KM的体验。在速度方面提高到4'30"左右配速时除了在砖路上感觉稍有不适外,其他路面中底的性能我觉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这可能和我较轻的体重有关(体重一直60KG左右),大体重的跑友应该对此慎重。



而且为了体验跑鞋不同位置的缓震、回弹以及抓地性能,我尝试了各种缓坡和弯道,能感觉到双脚稳稳的被跑鞋包裹住,中底仿佛就长在脚上,想用哪个位置发力就用哪个位置发力;除了明显能感觉到的缓震效果外,还能明显觉得自己有一跳一跳的感觉,觉得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够得到地面的快速回应。抓地性能也是不错的,下坡和弯道中,抓地性能的表现优越,不会出现明显偏移,稳定性更好,鞋底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全新底纹牢牢抓紧地面,不会受这些地形的干扰,稳健踏实,让奔跑更加专注。




3、更高配速的间歇跑和节奏跑体验。

为了探索42K更优越的性能,我首先在柏油路上进行了一次快慢跑交替的间歇跑体验,一公里5分以上配速的慢跑再加一公里4分以内的快速跑,共进行了5组。随后在塑胶跑道上进行了一次4'30"以内配速的节奏跑。发现不管是柏油路还是塑胶跑道,当配速达到4'10"以内,均能明显感觉到不适,感觉就是板脚,塑胶跑道感觉稍微好些,但仍不能支持太长时间就会感觉膝盖不舒服。




4、长距离跑体验。

为了检验42K在长距离中的支撑稳定性能,我进行了两次21KM+的长距离跑,检验证明,42K在经过长距离跑后,脚感的支撑性也不会有很明显的不适,中底的软弹感都非常的持久,跑到20公里的后期也不会有什么泄力的感觉。



5、耐磨性能

鞋底最重要的还是耐磨和轻量,42K在耐磨方面还不够完美。在跑了20公里后前掌的底纹就发现了磨损,后跟的黑色耐磨橡胶在100公里后也发现了较为明显的磨损。但是就其价格来说,42K的耐磨性也算物有所值了,而且应该能支撑到跑鞋退役。






总结

优点:

1、外观美感十足,在户外更抢眼球;

2、优越的包裹性能,脚感更加舒适,柔软透气弹力网布透气性能更好,单鞋的重量也完爆某瑟士;

3、中底绝佳的缓震性能足够保护双脚,后跟加入的boom泡沫科技,让中底更加柔软,四重密度的中底结构带来持久回弹力。

待完善:

1、鞋带材质偏硬,在跑步过程中易松动,而且偏短。

2、大底的耐磨性能还有待加强。

3、对于体重较轻的全马330至400的跑友,42K做为日常LSD训练和参加比赛完全没有问题,但于要进行间歇跑和抗乳酸跑训练其缓震性能就稍显不足了。至于大体重的跑友,条件可能会更苛刻一些。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