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许多人看来,运动后大汗淋漓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仿佛那些汗珠就是身体排出去的毒、被消耗掉的脂肪。比如,当看到一个人浑身是汗地跑完步的时候,就会认为他的运动效果会比那个没怎么出汗的人更好。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且片面的,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今天就进入我们心率科普“掏心窝”第二讲
出汗越多≠减肥越有效
出汗量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参考,和其他指标一起判断运动强度是否足够,但并不是运动是否达到效果的标准。若以此为依据,还有可能因过量出汗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轻者会头晕、心慌、胸闷,重者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脱水晕厥。
不久前,网上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新闻,一女子为了减肥,身穿暴汗服在家里的跑步机上跑步。跑了大约15分钟,家人只听“咣当”一声,过去查看发现该女子倒在跑步机旁,已失去意识。经过家人的紧急抢救,过了几分钟之后才苏醒过来,随后被送到附近的医院救治。
出汗越多,真的代表脂肪消耗越多吗?
其实,出汗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一种途径,出汗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散热。因此,穿暴汗服运动流汗,消耗的并不是脂肪,而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水分,当你补充水分后,大量的体重会回升回来, 实际给你造成的是一种体重丢失的假象快感。同时,大量出汗造成的脱水会导致头晕,严重还会有生命危险。
那是不是出汗就跟减脂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呢?
没这么绝对,对同一个人来说,如果你在同样的环境中运动,那么你运动的强度越大,运动时间越长,往往出的汗也越多。也就是说,排除环境和个人因素的话,出汗量是跟运动强度、运动量成正比的。而一般来说运动量大些,减肥的效果也会好一些。这可能也是许多人觉得出汗越多,减肥效果越好的原因。
所以说出汗不是判断一次的运动是否达到减脂效果的标准,只是一种辅助参考,还是通过主观意愿来进行判断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引发危险。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种有效的科学检测手段和指标——心率。
相信部分朋友都听说过“减脂心率”这一说法。心率本身只是个数值,但当我们清楚自己当下的心率数值所处的心率区间,就会使运动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减脂心率就是指运动时将心率控制在这个区间范围内,减脂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
如何计算自己的减脂心率?
许多人在运动一段时间后,减脂效果不佳,就是因为心率太低,运动强度不够,导致消耗脂肪的速度;或是运动强度太大,心率过高,体能跟不上无法坚持,还可能引起肌肉拉伤或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想要知道自己的最佳燃脂心率区间,首先要清楚自己的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220-个人实际年龄。如一个人30岁,那么他的最大心率大概为220-30=190。但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同龄人,最大心率的差别也有可能会很大,这个公式只是一个平均值。
知道了自己的最大心率,我们就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自己的减脂心率区间(目标心率区间)。一般情况下,运动时的减脂心率区间为最大心率的 60%~70%;如,年龄30岁的小明,想要减脂,那么他运动时的减脂心率就应该控制在:(220-30)×70% 到(220-30)×80% 的数值之间,也就是133~152这个范围内。
除此之外,根据最大心率的不同百分比,还可以划分出热身心率(50%~60%)、有氧耐力心率(70%~80%)、无氧耐力心率(80%~90%)等不同的区间。在我们平时的运动锻炼中,只要知道运动时的心率或心率所处的区间,就能一目了然的自己此刻的运动状态、和该状态下运动带来的效果。同时,若在运动前就设定好训练目标,运动时将心率保持控制在相应的区间范围内,就既能提高训练质量又能避免运动过度。
所以,出汗量并不能作为健身有效的考核标准,你买过暴汗服吗?穿起来感觉如何?在评论区里谈一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