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步是个力气活,需要调动全身的能量来推动自己前行。也许你兴致勃勃地去学习跑步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但看到一大堆学术名词就蒙了圈:什么叫基础代谢率?什么叫肌糖元?什么叫最大摄氧量?就让跑步教练@豪子在原野 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基础代谢率:正常环境下,人非活动状态的最低能量需要,约占人体总热量消耗的65%(此外身体活动消耗约15至30%,用于消化的能量消耗约占10%)。
——长期久坐,基础代谢水平会降低;主动节食,人体为节省能量会进入低基础代谢状态,减肥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运动不仅能够燃烧卡路里,更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基础代谢水平,后者可能才是运动减肥的要点。
最大摄氧量VO2MAX:至一定运动强度后,摄氧量的极限。用以衡量耐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也可用来界定耐力运动强度。
肌糖元:储存在肌肉的糖类。先分解成乳酸,经过血液循环在肝脏内分解为葡萄糖功能。肌糖元的储备与耐力运动的表现直接相关,长期的运动训练会增加肌肉内肌糖元的储备,同时提高机体对乳酸的耐受力。
肝糖原:储存在肝脏内的糖类,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糖稳定,储量较肌糖元少。
撞墙反应Bonk:长跑中普通人的生理极限,犹如撞上一堵墙上,双腿沉重、肌肉开始抽筋、极度疲惫。
长距离慢跑LSD(Long Slow Distance):长时间低强度慢跑。
一、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天正常代谢约2000大卡[1](约1W千焦耳,大约25块小士力架)的能量,而60kg的跑者完成一场马拉松也要消耗约2500大卡能量。[2]
强度超过75%VO2max的运动主要依靠肌糖元供能,一般运动员运动九十分钟后肌糖元就面临枯竭。也就是说,人储备在肌糖元中约1500大卡能力,只够约24公里供能(运动员储备更多,适当延长),剩下的就得依靠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可是燃烧脂肪需要肝糖原参与化学反应,当肝糖原也耗尽时(为了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不断在分解),身体就会缺乏前进动力,形成「美妙的」撞墙反应。马拉松中一般是32公里左右,最令人难受,最容易放弃的距离,也恰恰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
所以马拉松当日早餐一定要进食,强迫自己吃下去,储备一定能量,在比赛中也应适量补充。
二、LSD训练目的是通过较慢配速的训练,让身体习惯燃烧脂肪供能,当速度太快时,身体会完全依靠肌糖元储备,而非脂肪的燃烧。因此LSD训练一定要慢慢地跑。这样在马拉松中,就能减轻撞墙反应,增加高质量完赛的可能。我经常进行空腹18K晨跑,目的便是燃烧脂肪。
长期的一定负荷的训练能够提高身体机能,使运动员具有较多的能量储备,并且在技术上正确地消耗这种能量(经济性)从而完成比赛。所以我们说「堆跑量」是完成马拉松的基础。
[1]NRV
[2]经验公式,美国标准通常是2600大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