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马拉松乱象丛生疯狂吐槽,智美体育到底怎么了
跑者故事
.
黛吾颜签名在路上
阅读 33356次


赛前我就知道,深圳马拉松,必然会有无数的槽点。果然不出所料,智美的官方推文,依旧是一片伟光正,高大上。相反,各自媒体是一片差评,还是有图有真相。


说实话,我看了几乎所有写深马的文章,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我也特意看了央视的全程录播,试着去看看这个赛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在赛前弄的一个什么改革开放同龄人跑团,要交980和1580的事,在一片批评声中,取消了各种空洞的活动和住宿,变成了免费的。在直播中也采访了相关跑友。整体看来,这个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弄了个收费又免费,总是让人感觉怪别扭的。到手的一点点利润就这样没有了,是不是智美旅游心里也很别扭。


被诟病之一的就是深圳马拉松的领物了。深马是国内大型马拉松中,最寒酸的,没有之一。北上广等等大赛,都有一个氛围感很好的马博会。而深马就很简单的搞在了露天的广场,不过好在今年的赛事包很丰富。


起跑的分区笼统,相比较就是小事了。


我看了整个直播过程,发现人气十分之差。搞的以为深马是在偏远的郊区办的一样,实际上整个深马的赛道可是深圳的绝对市中心了。就是因为深南大道实在是太宽了,而警戒线又是在绿化带外,辅道边的人行道上。观众距离选手真的是太远了。


观众离的远,这也是小事中的小事。


直播过程中的主持人的各种不专业,各种功课不做,各种信口开河,就不去说了。反正普通观众也不会去注意这些细节。我一直认为,央视是把最烂的团队派出来做马拉松的直播,反正也没有收视率,只是个政治任务而已。


央视的直播问题,也是很小的事了。


庆幸的是,奔跑的中国三个仪式,举大旗领跑,披国旗冲线,冠军和奔跑的中国旗帜合影,本次直播一个都没有看到。不得不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难得看个直播,幸好没有被那些形而上的某些内容强暴。


这也是小事中的小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


赛事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也是造成赛事混乱的原因之一。估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深马的关门时间是严格按照枪声时间的。所有的配速员都是在最前排出发的,而最后出发的选手,有的已经在20分钟开外了。也就是说如果你来晚了,排在了队伍的最后,等你花25分钟到起点计时毯,留给你的完赛时间,已经只有5小时35分了。如果你又是个545的选手,那恭喜你必然被关门。


真正的高潮发生在赛后的物资发放和赛后领包上。


这段视频,广为流传。能够表明一些现场的情况。赛后物资不够这样的事,去年也发生了。那是我亲眼所见的,临近关门的选手,确实完赛包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才是值得思考的。


赛后的物资发放,实际上是有一个完整的流程的。而所有的选手在完赛后,都是有一个规划好的领物路线的。所有完赛选手都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通过这个单行线,领到完赛物资。然后再迅速疏散到赛后拉伸,恢复,休息区。理论上绝对是不可能有这种,大量的选手围住物资发放处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唯一的解释就是赛后物资发放流程设计有问题。


设计一旦有问题,对所有相关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连锁反应。选手不能及时领到物资,就没法及时疏散,越是聚集越容易烦躁,越是人多越容易出乱子。所以什么哄抢,物资不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物资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排除有很多蹭跑的。智美再怎么省钱,我相信,完赛物资还是要备足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每年都不够,不得不说,还是整个赛事的组织设计工作有很大的问题。不是一两个问题,而是所有问题的集中反映。


而赛事组织工作不力,集中的体现在了下面这段视频。



赛后的领包,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发放的,不得不让人大开眼界。选手存的包,是怎么管理的?是怎么发放的?发包的志愿者在哪里?一个普通选手是怎么上存包车的?喊号码发包,如果我在现场随便举个手,是不是包就扔给我了?等等这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存包的管理,是有一套流程的。至少我经历的赛事,还是井井有条的。要么号码布上就有存包车号码,在哪存在哪取。要么就是固定的帐篷,固定的地方,很好找。至于像视屏里这样,真是难以想象。


这个选手,有什么权限上存包车?好在包里会有一些重要的私人物资,这个安全问题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我经常把手机,gopro,电脑等等放存包,这下是十分的后怕。


后来想想,明白了。这个热心的选手,对志愿者的工作肯定是看不下去了。这才上去义务帮忙的。不然谁在完赛以后,不想洗个澡,好好休息一下。谁有这个闲工夫还上去扯着嗓子喊破喉咙。恰恰就是这样的举动,把赛事方的脸,打的啪啪响。这赛事组织能力,完全可以说是业余至极。比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小小的比赛还差劲。志愿者在这一刻集体逃避,需要靠一个完赛的选手来撑这场面,这是何等讽刺。


智美,贵为中国第一大赛事公司,上市企业。依靠央视强大的资源,手握众多城市马拉松运营权。照理说,运营一场马拉松的经验,应该是最丰富的,最可靠的。可是,每个马拉松都会被选手各种吐槽。而深圳马拉松,背靠深圳这座中国最好的城市之一,也就只能搞成这样。


为什么?


我想大概就是心态已经完全不对了。一场赛事,真正的服务对象是谁?一般人都会认为是一个一个交了报名费的选手吧。所有的组织工作,都是要服务普通选手展开吧?但是智美公司是这样想的吗?看看前前后后所有的事,大概能看的出一点所以然了。


赛前,搞一个同龄人跑团,还想着收点钱,能小捞一笔。赛中关门时间设置不合理,完全不考虑后面跑的慢的选手。赛后领物流程过长,领包混乱,完全不尊重选手的私人物品。等等各种你怎么不爽,他就怎么来的态度,让人十分无语。


再看看智美体育和深圳国际马拉松的公众号,一片繁荣昌盛,欢天喜地。一场本该属于跑友的节日,硬是充满了各种政绩炫耀。打心里就没有把服务跑友当一回事,而是只是想着怎么能完成一个任务,用央视来向上面有个交代。出了问题也是能遮掩就遮掩,没有直面危机的担当。


如果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让普通跑友能有个好的参赛体验。我想很多事都不会出现了。但是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结果,却真实的发生了。智美缺的不是能力,缺的只是把跑友放在了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


赛事一方面是要向上负责,但更重要的是向下负责。只有下面所有的普通跑友,才是发展的根基。没有根基,只是空中楼阁。所有空洞的口号,都是海市蜃楼。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