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的南山半程马拉松,是我很喜欢的一场赛事。
我曾经参加过两次,可以说深马在组织、氛围还有路线上都是可圈可点的。虽然今年没报名,却也在跑友圈内感受了精彩。
没几天,在国外各大媒体,都看到了相关的报导。可惜传出去的,往往不是好事。
替跑、套牌、跨区起跑、抢跑等行为,其实在国内外赛道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至于超近路这回事,其实也曾发生过。像是之前我就曾看到过墨西哥有个关于比赛中有一万多人抄近道的报导,想起来就很夸张。
拜平安城市的福,这次南马被交通视频拍到大规模的抄近路,也算是让人大开眼界。短短数十秒,就有数十人穿过,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很难说这是个例。让人不禁怀疑,这些人参赛都是干嘛去了呢?
当我看到视频时,我只想到四个字,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除了是句成语,也是一本着名大众心理学的书籍。其中有个概念是这样的,“人一旦到群体之中,个性就会被淹没,不管是智力表现或是非道德都会受到影响。”
就决策面来说,我在读研时做过一个测试。每个人先用自己的知识与判断力,去排列一些物资在海上求生时的重要性。之后再在团队协同脑力激荡中,再做一次重要性的排列。之后按照答案的正确序评分。
就结果来看,基本上群体决策的表现分数,绝不会大于最佳个人解。而结果的差距,主要看小组里说话影响力较大的那些人的决定。真可谓是不怕猪一样的队友,只怕膨胀的猪队友。
就道德公义方面来说,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们便觉得不须承担那么多的责任,道德的约束力自然也降低。不管是最近法国的暴乱,还是闻名全球的南山半马都可能是这样。
跑马中穿越绿化带的行为,就跟集体闯红灯的人群一样。他们不是不懂规则,可能只是心存侥幸,觉得法不责众,反正车不撞我。
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做了不应说的行为的人,之后很多都还发圈自炫。这就让人不禁发问,这究竟是人的素质本身如此,还是人融入了朋友圈的世界而丧失自我?
在和理性的对抗中,感性从未失过手。只是它们都忘了,也许也是忽视了,团体分担的往往不只有责任,还有那份荣耀。在赛道上抄近路的人可能的确体力不支,骑单车的可能受了伤,拿一堆赛事补给的可能家里没粮,闯红灯的可能身上有屎,我们永远无法从片面的角度去一窥全象......
SO WHAT?
既然错了就要认错,哪那么多奇怪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