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首先感谢馆姐的再次翻牌,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广大跑友交流跑鞋的经验。
因为值班,见到鞋子的时候,这双让我心痒痒的萨洛蒙已经在小区门卫室静候了我两天,顾不上即将踏上休假的旅途,在赶往火车站之前先慢跑了十几公里,随后的两周内,从奥森的跑场,到北京通惠河畔的石板路,再到家门口沙澧河公园的柏油河堤跑道、砖路、塑胶跑道、木栈道,共跑步8次,里程超过110公里,体验了各种不同的路面,尝试了我所能承受的各种配速,下面的文字均是真实体验,有感而发,希望对看到的跑友有所帮助。
产品介绍
记不清穿过多少双跑鞋,但每一个跑者对salomn都不陌生,不管是在越野方面的专业,还是在跑马赛道上小红鞋的惊艳亮骚。前两年推出Vibe科技后,SONIC PRO的推出也曾让人眼前一亮。现在,Salomon终于带来了搭载全新Vibe科技的路跑鞋,Sonic RA系列可以说是Salomon在2018年最重要的路跑系列,也是定位顶级缓冲的鞋款。
一、基本信息
名称:salomon SONIC RA
颜色:400092荧光黄(共3色可选)
重量:245g
功能特点:缓震、支撑、轻便、透气、防滑
适合路面:塑胶跑道、柏油公路、石板路
跑鞋定位:日常慢跑、LSD训练
跑鞋技术:Vibe中底、sensiFIT鞋面、Contagrip橡胶大底、几何式分区减震技术
适合人群:入门级跑者、慢跑爱好者、中高阶跑者
吊牌价:998元,相对于定价1298元仅适合中高阶和轻体重跑者的Sonic RA PRO,以及仅适合入门级跑者和慢跑爱好者的Sonic RA MAX,Sonic RA 的适用范围更广,性价比更高。
二、产品特性
中底采用全新Vibe科技,即由Energycell+和OPAL材料组合构成的中底结构。它能够保证中底在高效缓冲的基础上提供路跑所需要的回弹反馈表现。OPAL中底材料,提供出色缓冲的功能,而Energycell+则提供高性能的回弹表现。
前掌中底20mm,中掌中底8mm,后掌中底28mm,全掌援震,在前后掌加强。
几何式分区减震技术,提供额外的中底缓冲能力,增强前后掌过度流畅性。
Contagrip橡胶大底,增加大底耐久性及防滑性能。
后跟立体泡棉支撑,鞋口内侧增加立体泡棉,固定后跟。
Sensifit鞋面技术及无缝鞋面,增强鞋面包裹。焊缝领口滚边技术,提升双脚舒适性。透气网眼面料,确保鞋仓散热性能。
开箱及实穿体验
鞋盒简约到了极致,品牌标识低调而内敛。
开箱之后可以看到标牌无处不在,不只每一双鞋有,抽掉鞋垫在鞋底仍粘有标牌。
荧光黄的颜色依然沿袭小红鞋的亮骚,却有了更多的色彩元素,大面积的荧光黄中晕染几道深绿色的支撑条,再加上黑色线条的衬托,使整个鞋面动感十足。
鞋面和腰身采用透气网布设计,使鞋子的透气、散热效果更好。
腰身采用镂空透气设计,近乎透明的效果使整个过程中空气流动性更强,更加显现散热效果。
整个鞋面采用无缝设计,透气网眼面料使用热贴合工艺加入支撑条,再加上焊缝领口滚边技术,在体现轻质、透气、舒适包裹的同时提供稳定性和保护性。
后跟采用立体泡棉支撑,另外鞋口内侧也增加了立体泡棉,使后跟包裹性更强。
Contagrip橡胶大底,采取几何式分区减震技术,分区纵隔线将鞋底平均分布,在提供良好抓地性能的同时,将力进行传导,提供额外的缓冲能力。
鞋头部分采用传统的前翘式设计,而且防撞鞋头的功能性设计,使运动中脚趾部位不容易受到冲击。
鞋舌也比较独特,有许多透气孔,可能是为了增加透气效果吧,而且边缘呈扇形,应该是为了更加贴合脚背。
内里走线内里走线缝合细密,做工扎实,也体现了这双鞋的国际范儿。内侧鞋面无车缝线设计,所以不用担心任何磨脚的问题。
鞋垫设计比较厚实,搭载的Ortholite 鞋垫,并附有足弓设计,可以最大程度的贴合脚底,为足部提供柔软缓冲,增强缓震效果,并提高舒适度和支撑性,充分突显该款鞋子高端缓震的性能。
鞋子的尺码算是比较偏小,和Asics的一样,我的脚长250mm左右,穿41.5码的较为合适,双脚在鞋内需要一定的空间舒展。(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我平时穿40的鞋,Asics、361选的41.5,而saucony、brooks、NB,我穿40.5很合适。)系紧鞋带以后,中足的包裹感相当强烈。
另外做为一款顶级缓震鞋,建议正常足弓和高足弓的人购买。
穿上第一感觉就是轻便,第二就是缓冲十足那种柔软舒适的感觉,然后就是颜值了,不管是在跑道上,还是在健身房都十分吸引眼球,这十几天的时间就碰到好几位询问跑鞋的。
跑步实测
一、慢跑磨合体验
前两次跑步我使用较慢的配速进行磨合,主要选择的是柏油路面,地点是家乡沙澧河公园和北京奥森跑场。
初次上脚的感受就非常好,轻便而舒适,缓震效果和稳定性能明显的感觉到,由于慢跑是后掌先着地,所以后掌缓震效果特别明显,初次体验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
二、逐渐提高配速并在各种路面进行体验
在几次磨合后,我开始逐步提高配速并在柏油马路、砖路、木栈道和塑胶跑道进行了多次体验。
在速度方面提高到4'30"左右配速甚至更高时仍觉得中底的缓震性能没达到极限,当然这可能和我较轻的体重有关(体重一直65KG以下)。
而且为了体验跑鞋不同位置的缓震、回弹以及抓地性能,特别是在湿滑的路面上的抓地性能,我特意进行了一次雨跑,并尝试了各种缓坡和弯道,均能明显感觉到缓震效果,并且回弹力十足,觉得踏出的每一步都能够得到地面的快速回应。
抓地性能在湿滑的下坡和弯道中表现优越,不会出现明显偏移,鞋底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全新底纹牢牢抓紧地面,不会受这些地形的干扰,稳健踏实,让奔跑更加专注。
三、间歇跑体验
虽然SONIC RA的定位是日常慢跑和LSD训练,但为了探索SONIC RA更优越的性能,我在柏油路上进行了一次快慢跑交替的间歇跑体验,发现当配速达到4分,仍未能感觉到不适,充分显现了这款顶级缓震鞋强大的缓震功能。
四、长距离跑体验
为了检验SONIC RA在长距离中的支撑稳定性能,我进行了3次15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跑,其中一次为半马,并且每次长距离结束时候又进行了5组20秒的冲刺跑。检验证明,SONIC RA在经过长距离跑后,脚感的支撑性也不会有很明显的不适,中底的软弹感都非常的持久,跑到后期也不会有什么泄力的感觉,但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前掌略为板脚。
五、耐磨性能
鞋底最重要的还是耐磨,SONIC RA大底的耐磨性存在一定不足,大底的高度摩擦区域,即后掌外侧,经过百公里后摩擦较为严重。而且随着发力的不同,磨损也越为严重,由下图可以看出,由于我双腿力量不均衡,左脚磨损更为严重。
可以想象,随着跑步距离的增加,大底的防滑性能可能会受到挑战。
总结
优点:
1、外观美感十足,在户外更抢眼球;
2、柔软透气弹力网布透气性能出色,支撑表现也不错;
3、优越的包裹性能和宽鞋楦设计,脚感更加舒适,鞋的重量也感觉非常轻便;
4、中底缓冲效果惊人,绝佳的缓震性能足够保护双脚,并有出色回弹反馈。
待完善:
1、大底的耐磨性能还有待加强。
2、对于体重较轻的全马330至400的跑友,SONIC RA做为日常LSD训练和参加比赛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要进行间歇跑和冲刺跑训练其缓震性能就稍显不足了。至于大体重的跑友,条件可能会更苛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