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最棒的礼物丨谢谢你,没想到我能破4
跑者故事
.
沈乌贼签名在路上
阅读 88844次

小时候觉得什么都要按计划过的人生太无趣了,如今却变成了“如果能按计划完成真是太棒了”。

——前言


“兄dei,这个配速员能不能帮到一些跑友PB不好说,但是我觉得吧,你们当配速员真是行善积德的活啊。”


跑到24公里的时候,身旁400配速组搭档海哥的“百万粉丝”这么打趣的说道,然后周围几个配速员听到忍不住噗的笑出声来。




我想这些画面就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伙伴选择认真的做一名“兔子”(配速员)的原因,因为在这一路上,已知的计划是如约而至的完成自己既定目标,未知的是一路陪伴所遇见的风景和故事。


这一路,有陪伴,有成长还有趣。遇见的人还会告诉你,所有用心的付出,都值得一路高能。



(重要的感谢说在前面,最靠谱)


感谢哈马,有幸入选高能兔子,有幸在哈尔滨这个吃货赛道和有趣且靠谱的暖心伙伴一路高能。


赛前 丨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但是赛前吃烧烤配冰啤酒配马迭尔再吃大红肠,可能解决不了腹泻哇。


“乌贼,跟你说,我跑过很多马拉松,可是唯独这次跑马,我在火车卧铺上,一宿没睡,矫情的说,就是激动。”


我们都常说,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健康,是为了旅游,但对于很多人避不开的一个情怀就是“回家乡跑一场马拉松。”


在知道家乡办马拉松以后,这些在外工作的伙伴们就一个个化身成了“家乡宣传大使”,一个个卖力的轰炸着朋友圈,拉微信群,监督报名,恨不得告诉身边每个朋友,我的家乡赛道好,补给足,你要是不跑,就亏了,捶胸顿足的那种。


然后呢?然后这些伙伴,近乡情怯,怕家乡马拉松万一不够好。更怕家乡马拉松办的够好,自己表现不好。


于是激动到失眠,可下了火车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组织各种活动。




“马迭尔,好吃。来吃吃吃,明天赛道还有。”

“大红肠,好吃,来吃吃吃,明天赛道还有。”

“撸烤串,好吃,来吃吃吃,明天赛道可没。”

“喝哈啤,好喝,干杯干杯,明天一起哈啤!”


都说,现在的马拉松的比赛,越来越像是一场大型网友见面会,大家借着跑马去旅行,去见想见的人,去看想看的风景。


可是对于吃货来说,见的人会分开,看过的风景会变化,只有吃进肚子里的,才是跟自己融为一体的高能。


所以,如果你问你身边参加哈尔滨马拉松的伙伴,哈尔滨有什么印象,我想避不开的肯定是


“吃high(好)了。”


温馨tips:

1、跑马拉松,赛前尽量不要喝酒,以免肌肉活性降低。

2、赛前可以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为第二天的储备能量。

3、赛道的补给再好,也不能真的当去吃自助餐的,比赛的时候专注一些,赛前和赛后去品尝美食更靠谱。

4、酒量不好的话,别找沈乌贼喝酒。




赛中 丨 当你可以快,却选择慢的时候,就是陪伴的意义本身了。


“你为什么选择去做配速员,还做那么多次?”


我想这个问题你去问每个配速员,大家都会给出不同的回答。但我想会得到最高认同感的回答是热爱和开心。


“当你做一件事,不是因为这件事是对的,却因为做这件事,你自己感到快乐,那就是热爱本身。”


“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得到别人肯定的时候,比如比赛中的时候被人说谢谢,比如比赛结束后被感谢陪伴,那开心劲,真的很满足和窝心。”


有幸得到一些经常做配速员的伙伴帮助和无私分享。


最好的感谢是传递。


以下,就是分享和复盘在哈马这次做高能兔的经验,以便下次更好。




1)团队搭配干活不累


手动感谢暖心话不多的海哥。


这次的400兔子,我是全程跟着海哥一起搭伴的,对于配速员来说,有时候是一个人行动,有时候是团伙行动。就像工作时的AB角的习惯,当其中一位出现了状况,比如跑崩或者上厕所等突发情况另一个人可以继续保持团队匀速前行。


而跟着海哥,一路上不止陪伴还有成长和经验交流。


先是面对跑友的标准三问


“你们是400兔子吗?”

“是的”


“跟着你们肯定能400到终点吗”

“肯定的。”


“你们的平均配速是多少?”

“5分41秒,但是我们会有一些区间变化。”


赛道当天的天气适宜,非常适宜跑者PB,赛道的起伏也主要集中在中段,因此在前半程我们按照5分35秒左右的速度进行配速,将预留出来的时间分配给了跑者在上坡的时候,进行降速,帮助跟随的跑友更适宜的分配体力,消除疲劳。


2)配速参考的选取




在做配速员的时候,由于赛道的长度虽然是42.195公里,但是我们往往无法跑出标准的42.195,会在切弯或者转弯的时候多跑一些距离。


因此在手表上显示的配速,我只做参考,更多会关注两个数据。


1.手表上总时间,用来和手环进行标准对比。

2.赛道上实际摆放的公里牌,进行和手表公里数误差的预判。


而这些经验也是在跑的时候,跟海哥进行交流时,我们彼此肯定的。


“海哥,我们现在比既定的配速快8秒,但是我们现在公里数和赛道摆放的牌子差200米”

“我们以赛道摆放的公里牌为准。”


3)适当的鼓励和警示




在赛道上,我一直认为配速员就是一个定速巡航的存在,但是定速之间,仍有两个时间节点非常值得重视。


起跑前5公里-调动跑者气氛


信息:在最开始起跑时,需要配速员给与跑者信息和信心,信息是我们现在的配速是什么,我们接下来会遇见的第一个上坡大概会是多久,我们的跑步安排是如何。


信心:每到5公里和10公里的时候,告诉跑友按照计划我们通过是什么时间,现在我们通过是什么时间。


当然有个鸡贼的小技巧就是悄悄的把自己的手机声音调到最大,于是手机的报时“你已经跑步5公里,最近一公里平均配速5分40秒”。




最后2公里-提示跑者不忘初衷


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往往越是到了结束,越是容易状况突发,作为配速员在最后的关口,需要给身边跑友的是敬畏感。


“我们离终点只有2公里了,大家请多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的反馈。”


“如果要加速的,请务必缓慢加速,到了终点后不要突然停止,而是慢慢减速。”


“比赛的终点是为了下次成长的起点。”


以上,是这次哈尔滨新浪高能兔交出的答卷和像身边配速员学习到的经验,希望下一场做兔子可以不断成长。


赛后 丨 完成一场马拉松并不能让你成为一个新的你


最后的一段想说说心里话,作为配速员参与一场马拉松是一场热闹又冷静的狂欢。




热闹的是不断的话唠去跟身边的跑友去交流,去倾听,去唠嗑。

冷静的是需要不断的看着自己手表跳动的时间,去计划,去控制。


但是跑的比赛多了起来,不禁反思,我们是不是对马拉松投入了太多跑步以外的奢求。


仿佛跑步的意义就是为了不断的跑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但是当你作为配速员陪伴跑友完赛以后,你会懂得,其实完成自己目标的喜悦,不会因为速度快慢而有任何不同。


我们会喜欢马拉松是本质是喜欢我们自己,喜欢那个在放弃和坚持之间选择坚持的自己,喜欢那个在观望和迈步之间选择出发的自己。




“谢谢你,没想到我可以破4。”


当赛后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被拉扯回了无数个冲过终点后激动的画面。


那份快乐就是,不管我们历经了多么艰苦的训练,意志多么坚定,都不敢相信真的能发生的,可它偏偏成真了的那件事。


当你冲过终点,当你回头看见背后的读秒时钟,当你收到完赛短信,当你发现有可能成为的事情真的成为现实,那份快乐让你感觉你开始喜欢自己了。


完成一场马拉松并不能让我们成为新的自己,可却会让我们成长。


什么是成长。


我想就是,当你的主观臆想碰撞上了现实的客观,中间的那条鸿沟,掉下去了叫挫折,爬起来了叫成长。


而这份成长,需要你去选择,去坚持,去让自己和活的像自己的人在一起。




我,是沈乌贼,这次哈尔滨马拉松400的高能兔,一个见面是话唠,平时却情商低的只想自私讨好自己不说话的跑步爱好者。


谢谢所有相遇和陪伴。

谢谢你的耐心会读到这里。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