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这件小事,我们都知道它好处多多。然而,如何行走才能更好地促进健康?这件迈开双腿就能完成的简单事,你还真不一定能做对,有一些行走误区,行走的时候要确保避开才是 。

久坐不动是影响中医健康养生指数的六大因素之一。长期久坐不动,肌肉组织、关节以及脏腑等会出现功能减退的现象,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未老先衰的情况。
对付这个问题,有个简单又易行的方案。中医认为:“走为百炼之祖。”行走,可带动人体关节运动,长期坚持能增强脚部、臀部的肌肉力量,保持骨骼强度和硬度,延缓骨骼退化,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行走还能刺激脚底穴位,舒缓经络、促进血液循坏和新陈代谢,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燃烧体内多余脂肪,起到很好的美体美容、延缓衰老的功效。
误区一:没事遛弯也是走很多人以为饭后“走一走”或没事“遛遛弯儿”,就等于行走健身了。其实这种遛弯行走的方式,健身效率非常低。行走只有达到一定强度,符合 “三、五、七”原则,才能起到效果。
◆ 三(长度):持续 30分钟以上;
◆ 五(密度):每周行走 5次以上;
◆ 七(强度):行走时,心率与年龄相加的总和约等于 170。
误区二:又不是剧烈运动,需要什么热身在身体还未充分伸展开时便开始行走,会因力量不足,身体协调性差,容易出现拉伤扭伤的情况,还可能因动作过猛,伤及脚踝、膝盖或腰部。所以行走也是需要做好热身运动的。可以慢慢起步,等到足部微微发热后,再递增行走的步伐和速度。
误区三:走路,还需要技巧吗走路,如果想要达到健身的效果,也需要遵守行走的“潜规则”。做到以下三点,你才可以进入行走的“达人圈子”:
◆ 抬头挺胸,挺直腰板“拔”着走,视线朝向正前方;
◆ 肩部放松,双手弯曲呈现 90度,行走时双臂前后自然摆动;
◆ 行走时脚跟先着地,跨步时着地顺序为:脚跟—脚掌—脚尖。
误区四:想走就走,随心随意行走的确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它是融入生活的、见缝插针式的锻炼方式。但若在适合的时间内行走,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晨间行走,有助于大脑清醒;在餐前行走,有助于降低食欲,促进脂肪燃烧;而在饭后行走,能促进消化积食,放松大脑,提高睡眠质量。古人有“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之说,就是在提示我们夏天要避免剧烈运动。所以,夏季建议选择晨间或傍晚行走,既能避开高温,又能起到很好的养生运动效果。
误区五:行走不需要特殊的装备行走是世界上最简单易行的运动,只要迈开脚就可以开始了,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准备。但是,有好的装备可以更好地减轻疲劳,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装备不需要太多,简单三个便会带来不一样的行走感受:
◆ 运动鞋:选购舒适、轻便、底较厚、有弹性和避震减震性能好的运动鞋;
◆ 运动服:质地柔软、透气性强、吸汗功能较好的棉质服饰;
◆ 水:准备一壶清茶水,可适当加些糖、盐,以及时补充水分。
误区六:我走的步数越多,健身效果越好“朋友圈里行走的步数眼看就要被第二名超越了,一定要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走多几十分钟保住第一名的地位。”这个想法要不得,健身不是比赛,不是走得越多就效果越好。虽说行走是不受年龄限制的运动,但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况,制定阶段性的行走计划和目标,不能单纯盲目追求和攀比数字,以免造成肌肉损伤等。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安排自己的行走计划。
避开行走误区 青春“迈”出来行走,岂止是运动,也是对健康的态度和主张。来吧,一起忘却工作的烦恼,放下浮躁,让身体行走起来,每天行走一万步。避开“误区”,走出健康、美丽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