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
一万公里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2015年的7月10日,傍晚7:20的体育场里,我开始跑步。今早的凌晨4:20,起床,慢摇了一个小半马致敬给自己。(想是跑30KM,但是前几日不小心又扭到脚背,所以一个半马足够)。
整整三年。细数过来,跑步也跑了三年了。2016年跑步3663Km,2017年3430Km,再加15和18年也3000Km有余。
三年倒长不短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年,但是却是踏实满满当当的三年,因为说即便是过年走访、节假、雨雪日晒还是其他情况,都未曾停下脚步,偷懒不多。毕竟我还算是一个以“跑量为绝对基础”的人。我完全赞同“科学训练”,也赞同跑质不盲目堆砌垃圾跑量,但我也认为量为基础。前提是要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打牢夯实基础总是好的。
经历过第一年跑步的飞速进步到第二年近半年的平台瓶颈期,咬着牙,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的跑了下去,也许和知道总会天亮是一个理儿。再到去年度过瓶颈期后一路的PB,一路往前再到第三年下半年,也即现在的晦暗时期。和那个瓶颈期一样。从上升到后退再往复。
这么多的反反复复,发觉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坚定,但也有更脆弱的时候。在好久前的瓶颈时期,真是维持了近大半年的时间。“晦暗”,只有晦暗这个词烙印在那里。但是你又能怎么办呢?放弃?放弃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心碎的闷着头皮咬着后槽牙跑。
跑过好几个月冗长得很的时期,每天都在自我怀疑中度过,好在最后终于等到了天亮。
就这样,过了三年。
我记得我的首马,我记得我的每一次比赛,记得每一次比赛的成绩甚至精确到秒。我记得家里跑道每一条路的公里距离,我记得我的每一双跑鞋陪伴我的时间,我记得我第一次跑崩的广安红色马拉松,我跑了34名,但是女子只有69人完赛,但是这次崩溃却让我心理阴影了好几个月。我记得我去年重回广安赛道,“雪耻”,十八名,第一次在全马比赛里拿到奖金。
我发觉我不再只是闷着头比赛,我发觉我能在比赛中游刃有余的掌控自己最好的状态;我发觉我不再只是每天重复的跑着一样的路,我发觉我能运用不同的跑步方式来让自己进步;我发觉我不再惧怕间歇训练和跑坡,我发觉原来闯进梦里成为噩梦元素的间歇跑也能让我享受,我所恐惧的坡路竟然成为我比赛中超越其他跑友的一个条件;我发觉我不再只是比赛打个酱油,我发觉我也能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偶尔捡个漏背个米。
当然,我也发觉,对于跑步,除了依旧的热爱,还多了畏惧和敬畏。
从默默的跑步,一个人的前行之路到有人为伴,忽悠了我爸入了跑马坑。到我认识了小咕咚的一小票好友(典型模式:奶爸大叔忘年交......),他们是我的叔、姨、哥、姑还有海产生物。
虽然不见面,却能一起聊嗑,一起吐槽。在这条路上,我收获了太多珍贵的感情。还有几颗真心。跑步之路,真是奇妙又玄妙。它所串联起来的这条线,分枝错节的延伸出更多树叶茂密的枝干。
不仅在于把我的笔杆子和跑步重叠在了一起,还在于让我这个实在“无趣”的人偶尔敞开心扉,“释放天性”,发现了自己其他新的可能。(比如,7月2,去北京录节目,再次发觉我的说话和大脑语言逻辑组织还是既真诚又挺顺溜,自夸不打脸,此处加粗字体感谢沈乌贼弟弟)。
我实在无法言喻清这几年来,因为跑步,我得到了太多惊喜。
也愈来愈喜欢厚积薄发的力量,你所念念不忘又努力经营的热爱,终会发光发热。
不只是在跑步这条路上,看书写作画画,烹饪,也总是会有很多质疑或者泼冷水。“只有热爱,你发自内心的去喜欢,才能坚持下去。”
我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去寻找这些热爱的东西更多的好,因为喜欢,所以你才有希望去回弹开那些负面的能量,那些总是在冷嘲热讽你“傻”的负能量。
记得去年的7月10,心倒是很平静。
今年却好像有些激动、还是不安还是其他什么的一些莫名情绪在里面。也许是因为今年颇不太平,今年有些很难解决的局面,有些动摇。在今天跑半马的前一秒我甚至都在说,今年不想再参加比赛。但比赛归比赛,跑步还是得跑的。
早上近五点的时候,外面还是热烘烘的,汗水湿透全身。心率有些高,但是一跑完步,好像又充满了力量。很多事情无法言说,也许只有等正真克服才能有心拿出来晒太阳。
想到说,这个三年很值得,希望还有好几个下一个三年。我不会给自己设限,目标是深埋在心里,也许有时在跑步上可能会出走,但是有心回归,都在路上。也期待更好的自己。当然也给自己一声感谢。
记得总有人说,“你跑步是有天赋的。”但我不认可,背后太多的努力和咬牙,只有自己才知道。实在要说天赋,可能就是我的闷着头,傻着劲儿跑的傻样儿吧。因为我总觉得,跑下去,总会天亮。
每一个天亮,都有冗长的黑夜。
但是跑下去。
硬着头皮扛下去。
天总会亮。
虽然这可能会迟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