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肥!减肥!减肥!
努力!努力!努力!
口号喊起来,跑步跑起来!
嘿!朋友!
可你真的胖到需要“减肥”吗?
在减肥这茫茫大军中,
有那么一小撮人
他们其实并不肥胖
但总把减肥挂在嘴边
节食+疯狂运动
把本来健康的身体折磨个够呛
其实他们只需要好好运动保持体重
专心肌肉线条塑造即可
拥有正确的认知
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你真的胖到需要减肥吗?”
每个人想减肥的原因千奇百怪
在一份针对女大学生减肥动机的调查
发现减肥动机有以下几种:
身体健康(21%)
体型更美(41%)
增强自信(25.5%)
爱情动力(6%)
人际吸引及其他(6.5%)
大多数人崇尚减肥,其实是想通过减肥获得更好的体型身材,
但从科学家的角度,他们可并不关心这个。
我们最开始关注肥胖,
是因为发现肥胖损害人类健康、显著提高疾病风险、增加死亡率。
医学上常用体重指数指标来评价成人的肥胖情况。
体重指数也叫BMI,
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存在肥胖问题,
超过健康范围的体重是否影响健康。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我国人群大规模的测量结果表明:
当BMI大于等于24时,
高血压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糖尿病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1】
BMI如何计算呢?
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范围:
偏瘦 <18.5
体重正常: 18.5-23.9
超重:24-27.9
肥胖:≥28
从健康角度而言:
超重/肥胖应该努力把体重降至正常
偏瘦的人应关注是否存在营养不良
BMI正常的人不应该在体重上纠结
举例:一个175cm的男性,体重180斤,
那么BMI=90÷(1.75×1.75)=29.3
那么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肥胖
应该严格控制体重
把体重降到正常范围
拿起手机算一算
你在医学层面上
是不是真的肥胖?
是不是真的胖到需要减肥?
我相信有一些BMI介于18.5-24之间的人
她们还是想要“减肥”
但她们减肥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健康
而是希望自己的体型更美
如果体重正常
那么想要体型更美
我应该以什么指标来衡量自己呢?
噔噔噔!
那就是体脂率!
体脂率是脂肪组织占体重的百分比,一般而言
体脂率偏低的人
意味着脂肪少、肌肉多
身体线条更好
女生因为乳房组织、生理需要的原因,
体脂率一般而言都高于男性,
17%—27%都是合理
过低的体脂率反而对女性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有害
想要测量自己的体脂率
1.利用皮脂钳测量身体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
2.体脂称生物电阻抗测量
乍听起来很高大上,
其实是利用了人体组织导电性能不同的特点。
随着体脂率的上升,
通过人体内的微小电流所产生的电阻值会越来越大,
利用电阻值就可以估算出体脂率
(注意,是估算)
所以,针对BMI正常的伙伴!
千万别把目标设定为降低体重!
原因很简单:
同等体积下,肌肉比脂肪重得多!
相同重量下,脂肪比肌肉体积大得多!
同等重量的脂肪与肌肉组织对比
所以真正进入了减脂增肌阶段的人,
大多数都不会以降低体重作为自己的目标
瞄准体脂率可能更为科学
国外一位女生po出了自己健身的对比照
2009年-2013年
体重虽然上升了6斤
但脂肪比重下降
肌肉比重上升
线条自然明显
患得患失的减肥人
我已经接触过蛮多减肥的人
发现了有一个蛮好玩的事情
大家追求效率且患得患失
BMI大于24,真实超重的人
买了体重秤
喝一口称一下
上完厕所称一下
跑完步掉了3斤开心两天
(其实主要是水分流失)
大吃一顿重了2斤崩溃一周
(其实主要是粪便重量)
早起揪着体重不放手
BMI正常就揪着体脂率不放手
真的大可不必
减肥嘛
首要还是为了健康
超重的人
好好管理饮食增加运动
降低体重
BMI正常的人
好好运动健身
别老想着
“减肥减肥少吃少吃”
关心在科学健身
更有益处
减肥千万别苛刻哦
其实肚子上的肉
摸起来也多好玩啊
[1]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