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他,我的柳州站算是白来了
户外旅行
.
Buzz_巴斯签名在路上
阅读 65801次


前 言


柳州比赛已经过去快半个月,其实我一直想用文字去记录一次我的比赛。


其一,是自我的赛事总结;


其二,之前的写过文章《倒计时100天!日本,我来了!》

提到过今年名古屋70.3对我的重要性,这个比赛高手如林,而我也希望将一批优秀的日本选手作为我的目标,因此希望以连载的形式从今年首站开始来记录、分析、预测、总结我的名古屋70.3之路;


其三,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作为一名运动员,希望能将自己的备战之路完整的分享给各位,对大家和对我本人,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也许这是除训练本身外最好的备赛功课。


赛 前


很多和我聊得比较来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参加Ironman的比赛的前一周,我会把这场比赛的所有运动员的出发名单过一遍。不仅仅是简单的看看“啊!我们分龄组有多少人”、“来了多少金标运动员(全球每年最顶尖的1%的Ironman运动员能够获得殊荣)”。因为即使看了那么多的运动员,你对他们还是不了解,最后就连别人的名字都记不住!我常常会花去很多时间,通过系统自己分析报名的选手,再打开Ironman的官网,复制-粘贴,挨个去查找每一位榜上有名的运动员以及他们的历史成绩。如果恰巧我也参加过同样的比赛,那我更会针对性的评估他的成绩和水平。


目的很简单:这场比赛我们年龄组能够给我带来威胁的选手,并记下他的号码。如果能基本确定自己是年龄组冠军的时候,那我的目标就一定是争取获得一个不错的全场排名,此时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所有和你不同年龄组的运动员的信息都过一遍,然后向着全场冠军去奋斗。


要知道,目前来中国参加Ironman的外籍选手都不是善茬,大多数都是冲着“Ironman KONA”世锦赛的门票来的。能在国内和这些高手过招,其实很长脸的。毕竟当今中国铁三的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能够让他们空着手回去,也是让人兴奋不已的一件事。


然而这场柳州赛,我并未去做提前了解对手的功课,或许是因为在去年的厦门站中已经KQ(Kona Qualification);或许正如赛前运动员见面会上所说“想检验自己的冬训成果,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计划去比好这场赛”;又或许是因为自己忙于做“强者如斯”室内三项赛的赛事筹备,抽不出时间去做功课。


额!看看文档的字数,说了900+多字的废话,都还没开始进入正题,估计读者们都快要点击左上角的“返回键”,以为我也学网络套路,做起一个标题党来了。


游泳·风吹浪打


言归正传,比赛前我习惯性的排队在100位左右出发。因为我喜欢从后向前追的那种快感。但同时也来带不好之处,我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去做对比,只能一个劲的冲。所有的选手都是净时间,不到最后一秒钟,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排名。


游泳滚动出发前的合影

 * 图片来自:全球铁三


游泳赛段,并没有像去年那样人在水中顺势而下,今年的水流平静许多。入水不久,水中不时掀起大浪,起初我以为是过往的安全艇在附近巡视掀起的。可过了一会,见此浪并无削弱趋势,猛然抬头观察,天色骤变,大浪原来是阵阵大风掀起。心中自言自语道:“但愿大家都能安全完成游泳赛段,进入陆地模式。”


游泳起水,我全场排名25名(由于比赛是滚动出发,所有排名都只是暂时的,更快的选手也可能稍晚于我出发,我的成绩继续下滑的概率很大)。在这25名选手中,仅亚洲籍选手就有2名中国选手和3名日本选手排名暂时在我前面。 而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对排名和成绩是未知的。唯一能告诉自己的就是:“别哔哔,按照自己的原有计划,干就是了!”


方舟:原中国铁人三项国家队队员方舟

* 图片来自:全球铁三


作为事后诸葛的我,复盘比赛的同时,也把即刻的赛况和自己的处境分析给大家:




自行车·淋漓雨战


相比亚洲籍选手,我的自行车第一段成绩快过2个名日本籍选手(这里指自行车第一打卡点22km时的成绩),这样我和2名日本选手之间的差距缩短了一些(我37:28;秋叶38:37;石桥健38:30),这一赛段唯一一名比我还快的是栗原君(36:02)。这个单段成绩,即使放在欧洲选手中也是上流水平!

#栗原以3分59秒暂时处于领先。#


同时,国内选手三姨(苏昀)、骚开、义珲朱立昶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我们的见面机会大多数都在赛场,日常生活我们都是天南海北,但是大家上传的训练数据不会撒谎,朋友圈也瞒不住“偷练”。可畏的是,这帮人整个冬季都特别的刻苦训练,也慢慢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向大家证明,中国铁三正在崛起。如果这些选手发挥超常的话也很有可能超越我。因为大家都相互认识,所以每经过一个折返,我们都会去计时,看看我和其他选手的相对时间差是扩大还是缩小,确定自己在选手中的领先/落后地位。


截止自行车的第一打卡点,我的总排位没有太大变化。


自行车赛段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下雨状态,路面湿滑,在即将骑完第一圈(45km)准备折返的时候,由于自己的判断失误制动距离没有估算够,导致速度未能及时控制下来,不幸摔车!索性比较乐观的是,身体除了大腿处擦破一点皮之外并无大碍,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扶车继续追赶。前行10m又发现链条脱落,又重新停车挂上链条,检查刹车,无误后再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启动。从码表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到此事故所耽误的时间不多不少正好1Min。


人帅,车快!这一摔让我了认清自己其实并不帅  

 * 图片来自:美骑网


在摔车的同时,紧随其后的骚开也将我超过。

骚开:“兄die,怎么了啦,严重不?”

我:“没事,你先走我随后到!”


虽然我们的相对差距在折返点一直都被我盯的死死的,但是当我摔车后,骚开超过我,嘴上喊“没事”,其实心里还是“有事”的。


再次启动首要目标是把骚开“抓”回来大约6km后,成功看到了骚开的尾灯,慢慢逼近的同时也吃到了他飞速转动的车轮和地面的雨水掺和着链条油味道的“甘露”。


骚开说:“假装比你快!”  

   * 图片来自:全球铁三


被摔车摔急了的我,放弃了罗教练周密安排的自行车输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超越他,把摔车耽误的时间一点点的追回来。经过第二打卡点(45km)我已领先2名日本选手,到第三折返点(67km处)也追上了之前标记的几名国内选手,除了粟原君。至少可以说抢回了这一路段因摔车损失的时间。


我与栗原君前45km的成绩差一直都没有被打破。后45km由于一心想争取回摔车的落差,我们自行车段相对平衡的时间差也才渐渐被打破,开始逐渐缩小。但是到了自行车赛段结束,我的排名依然处于栗原君之后,T2换项不敢再出现任何差错。通过赛后的数据显示,我的T1换项慢了栗原君35s,但是在T2换项中,我以微弱的40s快于栗原君。两个换项算是打成了平手。


自行车赛段接近尾声,准备考虑接下来的换项  

     * 图片来自:Ironman中国


所以,从当时的比赛情况来看,经过自行车第一打卡点22km以后,我的对手只剩下一名日本选手:栗原正明。但另外的两名日本选手的实力也不可小觑,他们三人在跑步赛段配速基本没有慢过4:10的配速。

   

经过T2换项,栗原正明用时:2:56:38 ,我用时:2:58:00,进入跑步赛道。

#栗原以1分22秒暂时处于领先。#


跑步·最后一搏


跑步是我自己比较有信心也是最有优势的一项。回忆我17年在同样的跑步赛段曾跑出1:18:00(3:41pace)的成绩,至今自己都是觉得很意外的一件事情。175/Min的步频是最舒服,也是最适合我的节奏。相对180以上的步频,我的低步偏频,需要有较大的步幅来配合,大步幅的奔跑则需要更充分的小腿“蹬地”这个动作,由此才能快速奔跑,追赶领先的选手。


但是今天的一场暴雨让我习惯的慢步频大步幅完全使不上劲。虽然雨已经停了,但湿滑的路面让我每一次“蹬滑”都不能完全将力量转化在向前的动力上,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顿挫感油然而生! 无奈只能改变策略:积极摆臂,提高步频,加快节奏,稳定配速。以3:53的配速通过第一打卡点。此时栗原的跑步也不示弱,稳定在4分以内,经过第一打卡点显示配速4:00。#栗原以47秒暂时处于领先。#


此刻如果我们都按照当前的配速,我以8s/km的微弱优势缓慢逼近栗原,不出现意外的话栗原会被我在11km处将他的优势抹平。但这也仅是基于当前状况不变下的一个理论猜测。


第二打卡点(10.5km):栗原君便提速至和我一样的3:52,这意味着虽然我已经很艰辛的控制配速接近他,但从第一打卡点到第二打卡点,我们之间差距丝毫未变。


第三打卡点(15.8km):此时我和栗原君在此阶段都有掉速。我们的配速也从第二打卡点后慢了下来5s。此时栗原君用时:3:58:36,而我是3:59:14。和栗原君这38s的差距需要用只剩约5.3km的距离追回。 我刚进入跑步阶段所设想的11km将我们的差距缩短至零也未能实现。


“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 图片来自:Ironman中国



好消息是,随着比赛的进行路面渐渐地干燥下来!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接近终点的最后5.3km。借着干燥的路面,我的跑步优势也可以慢慢体现。同时有部分欧美选手也因即将到达终点而莫名的兴奋开始提速。 在观察其中一位后,我果断选择跟随其一起提速。在肌肉和体能出现一定疲劳时,能有一个“兔子”带跑,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索性我们就在最后的一段相互“拉扯”直至终点。


有趣的是,这个外国人一直以为我和他是同一个年龄组,误以为我们两都在死磕年龄组第一。当他告诉我他是35~39岁年龄组时候, 我很无奈的质问他:“Do I look that old?”


赛后查询成绩才得知,我几乎是在最后这5.3km才将我和栗原君之间的差距完全扳回。因为莫名老外的加速,导致我也随之提速。 最后这一段我的配速是3:38,而栗原的是3:53,因此,我以每公里约15s的净时间差逼近栗原的成绩,最终以48s的微弱优势,险胜栗原正明。


比赛无论怎样艰辛,冲过终点的那一刻一定要面带微笑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我也将我们的比赛完全分段打卡成绩做了截图,更加方便分析;




和栗原正明一起的那些老铁们


据长居日本的朋友介绍,栗原正明在日本铁三圈里还不是最快的,但绝对算得上是一流的铁三选手。在过去的17年里,栗原正明曾在Ironman70.3 台湾站获得全场业余组冠军! 包括著名的日本横滨铁三(51.5km距离),他也曾在2017年比赛中取得全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日本还有众度一流的铁三爱好者,如渡边优介,小池贤(Ken Koike)他们的实力均在栗原正明之上。包括在2017年举行的Ironman70.3 名古屋站的比赛中,小池贤也是亚洲籍选手中最快的完赛者!


So,下一期,从栗原正明等人开始,我会针对日本的一流选手做分析,分享一些他们的历史辉煌战绩。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知道他们的整体实力。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不代表咕咚观点;配图来自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