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触动跑步爱好者“G点”的文章
.
冰窟窿先生签名在路上
阅读 105808次


我是一个爱跑步的人,从2015年当我第一次参加咕咚app线上马拉松后,各种线上线下比赛、跑步训练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我收到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那种跑步带来的满足感和荣誉感更是激励着自己挑战身体的极限。




每个人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城市里。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在车水马龙,密不透风的街道中熙熙攘攘。我的家乡,要说这座城市有什么对我是最难忘的,那一定是家门口的那条国道---G108国道德阳段,如同我记忆的线条,也许并不深邃悠长,却总是可以记录下生命的那些最强音。


因为这条路伴随着我的成长。




从儿时在父母的怀抱里赶车,到自己驱车,骑自行车,到半程马拉松线上,这条路承载了自己太多的回忆和汗水,每一次自己的挑战仿佛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不知不觉间,这条路变宽了,同时满目疮痍了,更加脆弱了,可是每每走在这条路上,回忆总是涌上心头。


28年前,我出生在这个地方,我的家就在这里,家里的阳台可以直接看到你,直到今天,我依然在这里,从未离开,不变的就是门口的路,如同青春是打开了就不能合上的纪念册,人生是走过了就不能回头的路。


 “好想这条路”,每次在外地施工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在不同的城市跑步时总能想到你,每次完成跑步后,翻开自己的航迹,发现最熟悉自己的和自己最熟悉的道路还是你---门口跑步的路。


读中学时,我记得表哥骑车来看我,当时他骑了一辆可变速的自行车,虽然和现在的自行车性能无法比较,但在当时,那是最炫目最拉风的车子,当他一脸泥泞、满身尘土的出现在我面前时,伴随着意外和惊喜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骑行的坚毅和刚强。虽然只是短短的22公里,虽然只是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距离,欣喜之情却难于言表,羡慕之情油然而生。现在,当我上班骑车走在这条路上时,似乎都能看到他当时独自骑行在这条路上的身影,感受到他爬坡时不放弃的眼神,体味到他下坡冲刺时潇洒的背影,就像是浩瀚大海中的冰山,沉重和稳健都隐没于大洋之下。而当我第一次以跑者的身份站在这条熟悉的道路上时,我能看到自己儿时的梦想,一路的风景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尤其是用坚实的脚步来丈量它时,每跑一公里都能坚定自己的勇气,这种勇气将疲惫、劳累、汗水统统抛于脑后。




路,其实一直都在,翻修过多次的它始终不曾改变。




这条路上有多少值得自己回忆的所见所闻?太多了。


小时候,坐在单位的班车上,我经常仔细看这条路上每座民宅,国道两边不断变化的街口,还有周围渐渐长大的朋友,也许在那个时候,我看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上大学时,家搬到了德阳,但是这条路就像是人生的桥梁,始终连接着我,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从一个终点跳到了另一个起点,从一段人生转折到今天,依然没有离开这条路,哪怕是刚刚我来上班的旅程,走的依旧是这条生机勃勃的路。直至现在,我的每次半马训练都会选择这条充满回忆的公路,它就像一个和蔼的导师,见证着自己的提高。




国道108线,每次踏上这条路总是会让我魂萦梦绕。不是因为这条路上的风景有多好,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家都有一条路,只有走在这条脚印最多的路上,才踏实,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看过许多风景,到过很多城市,走过很多的路,可是,只有那一条,才是通往心灵回家的路。


其实,路的意义不只是可以到达想去的目的地,或是能看到陌生的风景;从这条路的一端到另一端,再多的故事也不能打动自己,就算再熟悉不过,也常常会有陌生感,也许记忆深处对你的印象是一片空白,也许听到的只是你的传说,或者根本不能倾听你的故事,因为时光打断了这一切。


直到今天,当我把青春、汗水,生命中那些光荣与梦想,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洒在这条路上,才渐渐开始明白了:人生,真的是没有回头的路。


当我还是婴儿时,父亲经常抱着我凝望门口的路,那时他喜欢给我讲各种故事,那时路上的车很少,灰尘不大;当我少年时,每天上学走的这条路上,脑子更多的是解不开的数学题和下不了笔的作文,还有那个记忆深处的你;而当我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时,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多少次从野外项目回来,走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有些路,通往哪里并不重要,大漠孤烟也好,沙海无垠也罢,重要的是,你会在路上看到什么样的风景,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快乐或是伤悲,微笑还是泪水,这一切,脚下的路都为我默默记载着。




有时候,渐渐长大的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不断改变,人生在不断消逝,不变的还是脚下这条走得最远的路,只是刚才,不经意间发现了内心一个角落,柔弱而清新,幸福感渐渐浮现,直上心间。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