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在不断的练习与改变中,经历了从最起初错误的脚跟着地到现在自如而轻松的脚尖,或者说前脚掌着地,其间的过程,也是在不断的不适应,纠正与体验中慢慢改进与成熟起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渐渐体味道,这样的进步对于自己,对于跑步这件事来说才算真正的入门和一个崭新的起点。
其实最开始时,当我们还是孩童时,我们都会不自觉的以前脚掌去着地,去奔跑与嬉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忽视和忘记这项本来正确的基本动作要领,而采用自以为更加稳重而厚实的脚后跟着地,相反却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更多的伤害。对于孩子来说,未来是未知的,总是充满了希望与探索,他们拥有着更为积极的心态,更多的好奇心与冒险精神,但作为成年人,可能各方面的想法和压力,有时不会义无反顾地向关,有着更多顾虑和保守的心态,所以宽大的后脚跟,让他以为更加的踏实,殊不知这样求稳的心态反倒成为了一种对自己造成伤害的根源。
人类进历了几百万年漫长岁月的进化,脚这样的构造也正符合了人们站立、走与跑的各种需求,当我们站立时,一定是以后脚跟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前脚掌更多的只是辅助,当我们走时,或是后脚跟着地,或是全脚掌着地,经历一个从后脚跟到全脚掌再到脚前掌的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而当我们开始奔跑时,就应当完全依靠前脚掌去运动。很明显我们看到了,足部前与后,反映了身体的动与静,站立是种静态的平衡,而奔跑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动态中,合理运用自己的关节肌肉与韧带,利用足部的结构,发挥足弓的缓冲优势,达到新的和谐,过多依靠那种静,也就是足的后部脚后跟,必然导致一种脱节与不顺畅,造成身体的不适也就成了必然。而在一些不经常跑步或者连走路都很少的人群中,后成了足部的重点,太多的依靠后,而前的功能慢慢得到退化,所以刚开始跑步的人,他们会不自觉得用脚后跟去着地,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习惯,而更可怕的是,他们无法用前脚掌去正确的去跑,前脚掌没有足够的支撑力与强度去帮他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因为生物进化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原理“用进废退” 。
当然经过一定的训练与不断的磨合与调整,他们还是可以很轻松的用前脚掌去跑,其实本人经历这样的过程也是这样,在不断的跑步与的时间的累积作用下,前脚掌的肌肉与韧带会变得更加强健有力而且富有韧性,在自己感觉到这种变化时,其实那种体验也是很美妙的,你会觉得跑步会来得更加轻松了,整个过程流畅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在跑步中找到一个至为关键的元素,节奏。另外在当前脚掌着地的一瞬间,是用前脚掌的前部、中部还是后部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各位跑友,你们又是怎样的感觉呢?
想分享你的运动故事!
投稿邮箱:tougao123@codoon.com